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3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7页 |
| ·前言 | 第13-16页 |
| ·饮用水源水质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受污染水源水指标及其危害 | 第14-15页 |
| ·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发展 | 第15-16页 |
| ·常规处理工艺的不足 | 第16页 |
| ·受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6-21页 |
| ·强化常规工艺 | 第17-18页 |
| ·预处理技术 | 第18-19页 |
| ·深度处理技术 | 第19-21页 |
| ·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技术 | 第21-22页 |
| ·曝气生物滤池简介 | 第21页 |
| ·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受污染水源水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| ·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| 第22-25页 |
| ·广州市饮用水源分布及水质状况 | 第22-23页 |
| ·论文的研究背景 | 第23-25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内容 | 第25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25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5页 |
| ·课题创新点 | 第25-27页 |
|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研究方法 | 第27-34页 |
| ·试验装置的设计 | 第27-29页 |
| ·曝气生物滤池的主体构成 | 第27-28页 |
| ·本工艺曝气生物滤池结构 | 第28-29页 |
| ·工艺流程 | 第29-31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31-34页 |
| ·原水水质 | 第31-32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32页 |
| ·检测项目及方法 | 第32-34页 |
| 第三章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和高污染水源水效果 | 第34-48页 |
| ·试验内容及方法 | 第34页 |
| ·曝气生物滤池对微污染水源水净水效果 | 第34-39页 |
| ·对氨氮的去除 | 第35-36页 |
| ·对亚硝酸盐的去除 | 第36页 |
| ·对CODMn的去除 | 第36-37页 |
| ·对浊度的去除 | 第37-38页 |
| ·“BAF+常规”组合工艺净水效果 | 第38-39页 |
| ·曝气生物滤池对高污染水源水净水效果 | 第39-43页 |
| ·对氨氮的去除 | 第40页 |
| ·对亚硝酸盐的去除 | 第40-41页 |
| ·对CODMn的去除 | 第41-42页 |
| ·对浊度的去除 | 第42页 |
| ·“BAF+常规”组合工艺净水效果 | 第42-43页 |
| ·水头损失变化 | 第43-4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第四章 水源切换过程曝气生物滤池净水效果研究 | 第48-63页 |
| ·试验内容及方法 | 第48-49页 |
| ·模拟西江水与西江河水水质对比 | 第49页 |
| ·水源切换过程净水效果分析 | 第49-61页 |
| ·对丰水期原水 | 第49-54页 |
| ·对平水期原水 | 第54-58页 |
| ·对枯水期原水 | 第58-6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| 第五章 调整工艺参数对水源切换过程曝气生物滤池净水效果的影响研究 | 第63-78页 |
| ·试验内容及方法 | 第63页 |
| ·调整气水比影响分析 | 第63-69页 |
| ·平水期调整气水比试验 | 第63-66页 |
| ·枯水期调整气水比试验 | 第66-69页 |
| ·调整滤速影响分析 | 第69-75页 |
| ·枯水期14.4m/h试验 | 第70-71页 |
| ·枯水期12.8m/h试验 | 第71-72页 |
| ·枯水期11.2m/h试验 | 第72-74页 |
| ·枯水期9.6m/h试验 | 第74-75页 |
| ·其它应急措施 | 第75-7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| 结论与建议 | 第78-8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0-85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5-86页 |
| 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