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可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
| 缩略语表 | 第1-6页 | 
| 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 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 
| 前言 | 第8-9页 | 
| 文献综述 | 第9-43页 | 
| 1 EM 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| 第9-15页 | 
| ·古代文献研究 | 第9-10页 | 
| ·中医界专家对 EM 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0-11页 | 
| ·中医药治疗 EM 的研究进展 | 第11-13页 | 
| ·EM 的中药作用机理研究 | 第13-15页 | 
| 2 EM 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| 第15-28页 | 
| ·EM 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| 第15-19页 | 
| ·现代医学治疗 EM 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4页 | 
| ·EM 动物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| 第24-28页 | 
| 临床观察 | 第28-36页 | 
| 1. 临床资料 | 第28页 | 
| 2. 诊断标准 | 第28-29页 | 
| 3 疾病程度的轻重分级 | 第29-30页 | 
| 4 病例选择标准 | 第30页 | 
| 5 研究方法 | 第30-32页 | 
| 6 一般资料 | 第32-33页 | 
| 7 结果 | 第33-36页 | 
| 讨论 | 第36-43页 | 
| 1 痛可舒的立方依据 | 第36页 | 
| 2 痛可舒的方药分析 | 第36-41页 | 
| 3 研究结果分析 | 第41-42页 | 
| 4 问题与展望 | 第42-43页 | 
| 结论 | 第43-44页 | 
| 致谢 | 第44-45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45-52页 | 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2-53页 | 
| 个人简历 | 第53-54页 | 
| 详细摘要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