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文献综述法 | 第12-13页 |
·实地调研法 | 第13页 |
·综合分析法 | 第13页 |
·理论分析法 | 第1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2 相关研究概述 | 第15-35页 |
·城市生态公园相关概念 | 第15-20页 |
·关于"生态" | 第15-16页 |
·关于"城市公园" | 第16页 |
·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及内涵 | 第16-20页 |
·城市生态公园类型 | 第20-22页 |
·按规模分类 | 第20-21页 |
·按公园内部植物群落的主要功能分类 | 第21页 |
·按基地条件和营建手段分类 | 第21-22页 |
·归纳总结 | 第22页 |
·城市生态公园的作用 | 第22-24页 |
·城市生态公园的理论依据 | 第24-29页 |
·恢复生态学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景观设计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理论 | 第26页 |
·环境容量 | 第26-27页 |
·清洁生产理论 | 第27-29页 |
·国内外城市生态公园建设中的经验与不足 | 第29-34页 |
·国外城市生态公园实例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国外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启示 | 第30-31页 |
·国内城市生态公园实例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国内城市生态公园的不足和经验 | 第32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3 研究地区概况 | 第35-44页 |
·研究地区范围界定 | 第35页 |
·西北地区概况 | 第35-39页 |
·自然条件 | 第35-37页 |
·经济条件 | 第37-38页 |
·人文条件 | 第38-39页 |
·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现状 | 第39-41页 |
·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成效 | 第39-40页 |
·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不足 | 第40-41页 |
·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| 第41-43页 |
·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机遇 | 第41页 |
·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挑战 | 第41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4 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体系 | 第44-50页 |
·目标体系 | 第44页 |
·程序体系 | 第44-48页 |
·确定规划目标和规划设计范围 | 第44-46页 |
·生态调查 | 第46页 |
·生态评价 | 第46-47页 |
·规划设计方案形成 | 第47-48页 |
·工程设计 | 第48页 |
·后期管理措施 | 第48页 |
·技术支撑体系 | 第48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5 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 | 第50-71页 |
·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特殊性 | 第50-52页 |
·一般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方法 | 第50-51页 |
·城市生态公园在规划设计方法上的特殊性 | 第51-52页 |
·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| 第52-53页 |
·全面规划与全民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| 第52页 |
·有序发展与分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| 第52页 |
·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| 第52页 |
·天然恢复与人工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| 第52页 |
·地域特色与新兴形式相结合的原则 | 第52-53页 |
·功能设计与美学设计相结合的原则 | 第53页 |
·低耗材料与新型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| 第53页 |
·乡土树种为主,乔、灌、草相结合的原则 | 第53页 |
·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 | 第53-70页 |
·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选址要求 | 第53-54页 |
·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容量确定 | 第54-55页 |
·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分区模式 | 第55-58页 |
·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道路交通组织 | 第58-63页 |
·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竖向高差处理 | 第63-65页 |
·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绿化植被应用 | 第65-68页 |
·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生态技术引入 | 第68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6 案例分析——内蒙古巴彦浩特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 | 第71-94页 |
·前期分析 | 第71-76页 |
·区位分析 | 第71页 |
·自然概况 | 第71-72页 |
·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| 第72页 |
·城市历史文脉分析 | 第72-73页 |
·城市现状绿地分析 | 第73-75页 |
·公园用地现状分析 | 第75-76页 |
·现状生态资源综合评价 | 第76-78页 |
·规划设计依据 | 第78-80页 |
·规划设计原则 | 第78页 |
·规划设计定位 | 第78-79页 |
·规划设计构思 | 第79-80页 |
·规划设计主题 | 第80页 |
·规划设计布局 | 第80-85页 |
·总体布局 | 第80-81页 |
·规划结构分析 | 第81-82页 |
·分区规划 | 第82-85页 |
·现状资源利用 | 第85-87页 |
·现状地形利用 | 第85-86页 |
·现状水体利用 | 第86页 |
·现状道路利用 | 第86页 |
·现状建筑利用 | 第86页 |
·现状植被利用 | 第86-87页 |
·园区道路规划设计 | 第87页 |
·园区植物规划设计 | 第87-90页 |
·园区植物规划设计原则 | 第87-88页 |
·景观植物选择 | 第88页 |
·植物分区规划与特色 | 第88-90页 |
·园区生态技术应用 | 第90-92页 |
·水生态技术应用 | 第90-92页 |
·其他新能源利用 | 第9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2-94页 |
结论 | 第94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9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9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