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现状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3页 |
1.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2.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2页 |
3.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 网络舆论监督及早期发展 | 第13-24页 |
·舆论与网络舆论 | 第13-16页 |
·舆论 | 第13-14页 |
·网络舆论 | 第14-16页 |
·舆论监督与网络舆论监督 | 第16-19页 |
·舆论监督 | 第16-18页 |
·网络舆论监督 | 第18-19页 |
·网络舆论监督阶段性历史发展 | 第19-24页 |
·网络舆论监督出现的历史背景 | 第19-22页 |
·网络舆论监督早期阶段的发展 | 第22-24页 |
2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 | 第24-36页 |
·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空间 | 第24-30页 |
·网络新闻跟帖 | 第24-25页 |
·博客应用 | 第25-27页 |
·网络论坛(BBS) | 第27-28页 |
·网络搜索引擎 | 第28-29页 |
·即时通信、电子邮件以及社交网站 | 第29-30页 |
·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 | 第30-31页 |
·监督主体的平民化和本位回归 | 第30-31页 |
·专业传播人员的理性监督 | 第31页 |
·网络舆论监督的客体 | 第31-36页 |
·不合时宜的行政规章制度 | 第32页 |
·官员贪污腐败问题 | 第32-33页 |
·政府行政、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| 第33-34页 |
·有违社会道德的事件 | 第34页 |
·企业、教育、卫生及其他的领域 | 第34-36页 |
3 网络舆论监督的效果产生机制分析 | 第36-44页 |
·网络舆论的爆发 | 第36-37页 |
·公共问题的发生 | 第36-37页 |
·网络的曝光 | 第37页 |
·舆论的形成与放大 | 第37-41页 |
·持续的新闻热议 | 第37-39页 |
·网络及其他新媒体对舆论的扩大 | 第39-40页 |
·传统媒体的联动 | 第40-41页 |
·网络舆论监督的效果 | 第41-44页 |
·引发政府对网络舆论的重视 | 第41-42页 |
·干预政府的决策 | 第42-43页 |
·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| 第43-44页 |
4 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| 第44-50页 |
·网络舆论监督的优势 | 第44-45页 |
·互动性 | 第44页 |
·草根性 | 第44-45页 |
·"扩音效应" | 第45页 |
·网络舆论监督中出现的问题 | 第45-48页 |
·网络舆论暴力 | 第45-46页 |
·网络侵权 | 第46-47页 |
·网络谣言 | 第47-48页 |
·网络舆论监督的调控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