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7页 |
·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7页 |
·社区银行的界定 | 第11-12页 |
·社区银行国内外研究成果 | 第12-14页 |
·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研究成果 | 第14-17页 |
第2章 社区银行的理论分析 | 第17-27页 |
·社区银行概念界定 | 第17-20页 |
·国外对社区银行的界定 | 第17-19页 |
·国内对社区银行的界定 | 第19-20页 |
·社区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比较 | 第20-21页 |
·社区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比较 | 第20页 |
·社区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比较 | 第20页 |
·社区银行与民营银行比较 | 第20-21页 |
·社区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比较 | 第21页 |
·社区银行的经济学分析 | 第21-27页 |
·社区银行信贷规模比较优势模型 | 第21-22页 |
·社区银行信息获取的比较优势模型 | 第22-24页 |
·社区银行道德风险防范模型 | 第24-27页 |
第3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向社区银行模式转变的理由 | 第27-41页 |
·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及发展现状 | 第27-33页 |
·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 | 第27-30页 |
·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| 第30-33页 |
·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向社区银行转变的必要性 | 第33-38页 |
·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现阶段转型的必要性 | 第33-35页 |
·社区银行的优越性 | 第35-37页 |
·我国当前发展社区银行的现实意义 | 第37-38页 |
·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向社区银行转变的可行性 | 第38-41页 |
·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与社区银行有着很多共同点 | 第38-39页 |
·城市商业银行向社区银行模式转型具有良好的契机 | 第39页 |
·城市商业银行建成社区银行后可望解决的一些问题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城市商业银行向社区银行转变的效果及面临的障碍 | 第41-45页 |
·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向社区银行转变的效果 | 第41-42页 |
·地方金融秩序得以规范 | 第41-42页 |
·社区银行模式支持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| 第42页 |
·金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,储蓄的投资化的速度与效率提高 | 第42页 |
·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向社区银行转变过程面临的障碍 | 第42-45页 |
·社区金融创新欠缺和服务水平低下 | 第43页 |
·社区银行得不到社区客户的信赖 | 第43页 |
·目标客户"软信息"获取途径难 | 第43-44页 |
·目标客户难以满足制度要求,放贷难度大 | 第44页 |
·我国社区银行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 | 第44-45页 |
第5章 促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向社区银行转变的对策 | 第45-54页 |
·国外社区银行经验借鉴 | 第45-48页 |
·美国第一银行 | 第45-46页 |
·日本地方银行 | 第46-48页 |
·我国已有成功经验 | 第48-51页 |
·黑龙江大庆商业银行 | 第48-49页 |
·北京银行 | 第49-50页 |
·浙江稠州商业银行 | 第50-51页 |
·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向社区银行转型的措施 | 第51-54页 |
·明晰城市商业银行转向社区银行模式的商业化定位 | 第51-52页 |
·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社区化经营管理水平 | 第52页 |
·探索客户"软信息"的获取渠道 | 第52页 |
·简化中小企业借贷资格审查程序 | 第52-53页 |
·国家出台配套的优惠政策,提供政策支持 | 第53-54页 |
第6章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向社区银行转变的前景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附录: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