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17页 |
| 1 桃蚜的抗药性研究 | 第9-14页 |
| ·发生与危害 | 第9页 |
| ·抗药性发生概况 | 第9-12页 |
| ·抗性机理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·抗性治理 | 第13-14页 |
| 2 混配对桃蚜的增效作用 | 第14-15页 |
| ·杀虫剂与杀虫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| 第14-15页 |
| ·杀虫剂与杀菌剂混配的增效作用 | 第15页 |
| 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5-17页 |
| 第二章 桃蚜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 | 第17-28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·材料 | 第17-18页 |
| ·供试虫源 | 第17页 |
| ·实验器材 | 第17页 |
| ·供试药剂 | 第17-18页 |
| ·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·药剂配制 | 第18页 |
| ·毒力测定 | 第18页 |
| ·统计分析 | 第18-19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7页 |
| ·杀虫剂对敏感品系的毒力 | 第19页 |
| ·桃蚜对杀虫剂的抗性 | 第19-27页 |
| ·湖北省不同地区桃蚜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 | 第19-20页 |
| ·湖北省不同地区桃蚜田间种群对甲维盐的抗性 | 第20-21页 |
| ·湖北省不同地区桃蚜田间种群对啶虫脒的抗性 | 第21-22页 |
| ·湖北省不同地区桃蚜田间种群对氟虫腈的抗性 | 第22-23页 |
| ·湖北省不同地区桃蚜田间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 | 第23-24页 |
| ·湖北省不同地区桃蚜田间种群对烯啶虫胺的抗性 | 第24-25页 |
| ·湖北省不同地区桃蚜田间种群对溴虫腈的抗性 | 第25-26页 |
| ·湖北省不同地区桃蚜田间种群对丁醚脲的抗性 | 第26-27页 |
| 3 小结与讨论 | 第27-28页 |
| 第三章 桃蚜复配配方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| 第28-35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0页 |
| ·材料 | 第28-29页 |
| ·供试虫源 | 第28页 |
| ·实验器材 | 第28页 |
| ·供试药剂 | 第28-29页 |
| ·方法 | 第29-30页 |
| ·毒力测定 | 第29页 |
| ·最佳配比的筛选 | 第29页 |
| ·共毒系数的计算 | 第29-30页 |
| ·田间药效试验 | 第30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34页 |
| ·单剂的毒力 | 第30页 |
| ·最佳配比的筛选 | 第30页 |
| ·混配增效作用的测定 | 第30-31页 |
| ·3种不同杀虫剂混配对桃蚜的田间防治效果 | 第31-34页 |
| 3 小结与讨论 | 第34-35页 |
| 第四章 杀虫剂混配对桃蚜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| 第35-47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35-40页 |
| ·材料 | 第35-37页 |
| ·供试虫源 | 第35页 |
| ·实验器材 | 第35页 |
| ·供试药剂及试剂 | 第35-37页 |
| ·方法 | 第37-40页 |
| ·羧酸酯酶(CarE)活力测定 | 第37-38页 |
| ·谷胱甘肽-S-转移酶(GSTs)活力测定 | 第38页 |
| ·多功能氧化酶(MFO)活力测定 | 第38-39页 |
| ·蛋白质含量测定 | 第39-40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5页 |
| ·标准曲线 | 第40-41页 |
| ·蛋白质标准曲线 | 第40页 |
| ·羧酸酯酶标准曲线 | 第40页 |
| ·多功能氧化酶标准曲线 | 第40-41页 |
| ·解毒酶的活力 | 第41-45页 |
| ·单剂和混配对羧酸酯酶(CarE)活力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·单剂和混配对谷胱甘肽-S-转移酶(GSTs)活力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·单剂和混配对多功能氧化酶(MFO)活力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| 3 小结与讨论 | 第45-47页 |
| ·单剂和混配对羧酸酯酶(CarE)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单剂和混配对谷胱甘肽-S-转移酶(GSTs)的影响 | 第46页 |
| ·单剂和混配对多功能氧化酶(MFO)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54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撰写与发表情况 | 第54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