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蓄电池论文

熔融盐法合成高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/3Co2/3-XAlXO2和LiNi1/3Co1/3Mn1/6Al1/6O2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第一章 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9-27页
   ·锂离子电池概述第9-16页
     ·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应用领域第9-10页
     ·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10-12页
     ·表征电池性能的主要参数第12-16页
   ·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6-20页
     ·单一阳离子的掺杂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多元素掺杂第19-20页
   ·镍系掺杂正极材料的主要合成方法第20-25页
     ·高温固相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共沉淀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溶胶-凝胶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相转移法第23页
     ·喷雾干燥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熔融盐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其它合成方法第25页
   ·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-27页
第二章 高密度锂离子正极材料前驱体Ni_(1/3)Co_(1/3)A1_(1/3)(OH)_2的制备第27-35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试剂和仪器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前驱体Ni_(1/3)Co_(1/3)A1_(1/3)(OH)_2 的制备第28页
     ·Ni_(1/3)Co_(1/3)A1_(1/3)(OH)_2 振实密度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·Ni_(1/3)Co_(1/3)A1_(1/3)(OH)_2 的性能表征第28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28-33页
     ·原料添加方式对前驱体Ni_(1/3)Co_(1/3)A1_(1/3)(OH)_2 振实密度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滴加速度对Ni_(1/3)Co_(1/3)A1_(1/3)(OH)_2 振实密度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溶液终点PH 值对Ni_(1/3)Co_(1/3)A1_(1/3)(OH)_2 振实密度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干燥方式对Ni_(1/3)Co_(1/3)A1_(1/3)(OH)_2 振实密度的影响第31页
     ·金属硫酸盐溶液浓度对Ni_(1/3)Co_(1/3)A1_(1/3)(OH)_2 振实密度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XRD 分析图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前躯体形貌分析第33页
   ·结论第33-35页
第三章 低共熔融盐法合成高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(1/3)Co_(1/3)A1_(1/3)0_2第35-45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35-37页
     ·试剂与仪器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前驱体Ni_(1/3)Co_(1/3)A1_(1/3)(OH)_2 的制备第36页
     ·LiNi_(1/3)Co_(1/3)A1_(1/3)0_2 的制备第36页
     ·LiNi_(1/3)Co_(1/3)A1_(1/3)0_2 振实密度的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·电性能测试第3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7-43页
     ·不同烧结方式对材料LiNi_(1/3)Co_(1/3)A1_(1/3)0_2 振实密度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 ·不同锂盐对LiNi_(1/3)Co_(1/3)A1_(1/3)0_2 的结构和形貌影响第37-40页
     ·晶化温度对材料结构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L iNi_(1/3)Co_(1/3)All/30_2 的电性能第41-43页
   ·结论第43-45页
第四章 AL 含量对正极材料LiNi_(1/3)C0_((2/3-x))Al_X0_2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5-55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45-47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前驱体Ni_(1/3)C0_(2/3-x)Al_x(OH)_2 的制备第46页
     ·LiNi_(1/3)C0_(2/3-x)Alx0_2 的烧结合成第46页
     ·LiNi_(1/3)C0_(2/3-x)Alx0_2 振实密度的测定第46页
     ·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6-4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7-53页
     ·不同含Al 量对材料结构的影响第47-49页
     ·不同含Al 量样品的形貌第49-50页
     ·LiNi_(1/3)C0_(2/3-x)Alx0_2 的振实密度第50-51页
     ·不同Al 含量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第51-52页
     ·LiNi_(1/3)Co_(1/3)All/30_2 样品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性曲线第52-53页
   ·结论第53-55页
第五章 低共熔融盐法合成高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(1/3)Co_(1/3)Mn_(1/6)A11/60_2第55-63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55-56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6-60页
     ·压片对材料振实密度的影响第56页
     ·结构表征第56-58页
     ·合成温度对材料的影响第58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形貌特征第58-59页
     ·材料的电性能第59-60页
   ·结论第60-63页
结论与展望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3页
附录A 实验所用主要试剂第73-74页
附录B 实验所用主要仪器及设备第74-7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5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光谱法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相互作用
下一篇:KK-42对南美白对虾大颚器官O-甲基转移酶基因转录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