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10页 |
摘要 | 第10-11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
·胡萝卜的遗传学基础及遗传研究简史 | 第11页 |
·胡萝卜的生殖特性研究 | 第11页 |
·遗传育种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杂交育种概况及杂交种推广 | 第11-12页 |
·胡萝卜雄性不育遗传特性研究 | 第12页 |
·开展胡萝卜杂交育种的关键是选育稳定的雄性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 | 第12页 |
·杂交后代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| 第12页 |
·品质遗传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类胡萝卜素的遗传研究 | 第12页 |
·高糖含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挥发性类烯萜化合物的遗传研究 | 第13页 |
·异香皂素的遗传 | 第13页 |
·商品性状遗传研究 | 第13-15页 |
·外部感观性状 | 第13-14页 |
·裂根的形成及遗传研究 | 第13页 |
·杈根的形成及遗传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根形性状的遗传研究 | 第14页 |
·绿肩的形成及遗传研究 | 第14页 |
·胡萝卜根色的遗传研究 | 第14页 |
·侧根的发生和遗传 | 第14页 |
·内部感观性状 | 第14-15页 |
·中心柱棉花状、空心的形成和遗传 | 第14页 |
·抽薹及其遗传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抗病育种研究 | 第15页 |
·胡萝卜病害及抗病育种方法 | 第15页 |
·抗病基因的转育 | 第15页 |
·胡萝卜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建立 | 第15页 |
·关于制种技术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定植期对种子产量的影响研究 | 第15页 |
·整枝方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研究 | 第15页 |
·授粉时期对种子产量的影响研究 | 第15页 |
·种株不同部位的种子差异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胡萝卜小株采种技术研究 | 第16页 |
·胡萝卜栽培技术的研究 | 第16-18页 |
·胡萝卜施肥技术的研究 | 第16页 |
·预防先期抽薹研究 | 第16页 |
·不同氮肥因素对胡萝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研究 | 第16-18页 |
2 引言 | 第18-19页 |
3 试验材料和方法 | 第19-25页 |
·试验材料 | 第19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选育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常规选择法 | 第19页 |
·严格考种 | 第19-20页 |
·选用的对照品种起点高 | 第20页 |
·品质测定方法 | 第20页 |
·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20页 |
·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20页 |
·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20页 |
·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20页 |
·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20页 |
·抗病性鉴定方法 | 第20页 |
·选育过程 | 第20-25页 |
·胡萝卜资源材料的收集 | 第20-21页 |
·连续多代单株选育和混合选育 | 第21-25页 |
·第一代单株自交授粉和单株选育 | 第21页 |
·第二代株系内混合授粉和单株选育 | 第21页 |
·第三代单株授粉和单株选育 | 第21-22页 |
·第四代单株授粉单株选育 | 第22页 |
·第五代单株授粉单株选育 | 第22页 |
·第六代混合选育(优良株系)和单株选育 | 第22-23页 |
·第七代株系内混合授粉混合选育和单株授粉单株选育 | 第23页 |
·第八代株系内混合授粉,分品系混合采种 | 第23-24页 |
·第九代优良品系内混合授粉,分品系混合采种 | 第24页 |
·优良品系对比试验 | 第24页 |
·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、品质和抗病性鉴定 | 第24页 |
·新品种鉴定和推广 | 第24-25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33页 |
·产量 | 第25页 |
·品种比较试验 | 第25页 |
·区域试验 | 第25页 |
·生产试验 | 第25页 |
·历年产量综合比较结果 | 第25页 |
·肉质根商品率 | 第25-26页 |
·品质 | 第26页 |
·抗病性 | 第26-27页 |
·其它性状表现 | 第27页 |
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| 第27-29页 |
·种植方式 | 第28页 |
·土壤选择 | 第28页 |
·整地施肥 | 第28页 |
·适时播种 | 第28页 |
·及时间苗和中耕培土 | 第28页 |
·及时除草 | 第28页 |
·适时追肥和浇水 | 第28页 |
·及时防治病虫害 | 第28-29页 |
·适时收获 | 第29页 |
·配套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| 第29-30页 |
·选用半大根做母根 | 第29页 |
·合理密植 | 第29页 |
·平衡施肥 | 第29页 |
·精细整枝 | 第29页 |
·加强管理 | 第29-30页 |
·加强制种田隔离 | 第30页 |
·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及查新结论 | 第30-31页 |
·郑参一号胡萝卜新品种的特征特性 | 第31页 |
·郑参一号的推广应用 | 第31-33页 |
·推广方法和手段 | 第31-32页 |
·推广地区、面积及效益 | 第32页 |
·推广应用前景 | 第32-33页 |
5 结论与讨论 | 第33-35页 |
·结论 | 第33页 |
·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郑参一号胡萝卜新品种 | 第33页 |
·研究和推广应用郑参一号高垄栽培技术 | 第33页 |
·研究应用了郑参一号半大根和强制整枝留种技术 | 第33页 |
·讨论 | 第33-35页 |
·长期品种内自交留种对郑参一号胡萝卜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选种是杂交育种的基础 | 第33页 |
·胡萝卜的性状遗传对品种筛选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栽培环境对胡萝卜产量的影响 | 第34页 |
·栽培环境对胡萝卜品质的影响 | 第34页 |
·栽培环境对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7页 |
ABSTRACT | 第37-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