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0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19页 |
前言 | 第20-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1-22页 |
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概述 | 第22-59页 |
一、现代医学相关理论 | 第22-33页 |
1 胃癌的流行病学 | 第22页 |
2 胃癌的危险因素 | 第22-24页 |
3 胃癌的发病过程和分期 | 第24-26页 |
4 分子指标与发病相关新发现 | 第26-28页 |
5 胃癌的诊断现状 | 第28-29页 |
6 胃癌的个体化预防 | 第29-31页 |
7 胃癌的治疗现状及瓶颈 | 第31-33页 |
二、中医诊治理论的相关认识 | 第33-37页 |
1 病因病机 | 第33-34页 |
2 中医治疗大法 | 第34-36页 |
3 中医药配合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 | 第36-37页 |
三、胃癌发病分子机制新进展 | 第37-43页 |
1 Wnt/β-catenin信号通路与胃癌 | 第37-38页 |
2 Notch信号通路与胃癌 | 第38页 |
3 TGF-β信号通路与胃癌 | 第38-39页 |
4 NF-κB信号通路与胃癌 | 第39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59页 |
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59-77页 |
研究目的 | 第59页 |
研究内容 | 第59-75页 |
1 临床资料 | 第59-60页 |
1.1 研究对象 | 第59页 |
1.2 样本量的确定 | 第59页 |
1.3 一般资料 | 第59-60页 |
2 方法 | 第60-64页 |
2.1 相关标准的制定 | 第60-61页 |
2.2 随机化方案 | 第61页 |
2.3 治疗方法 | 第61-62页 |
2.4 观察指标 | 第62-63页 |
2.5 不良反应观察 | 第63页 |
2.6 疗效判定方法 | 第63-64页 |
2.7 统计方法 | 第64页 |
3 结果 | 第64-71页 |
3.1 基线情况 | 第64-65页 |
3.2 胃癌近期客观疗效的情况(表2-5) | 第65-66页 |
3.3 中医证候疗效的变化(表2-6) | 第66页 |
3.4 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(图2-2,表2-7) | 第66-68页 |
3.5 体力状况(KPS)的变化(图2-3) | 第68页 |
3.6 生活质量(QOL)评分变化(图2-4) | 第68-69页 |
3.7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(图2-5) | 第69页 |
3.8 毒性反应(表2-8) | 第69-71页 |
3.9 肿瘤标志物的变化 | 第71页 |
4 讨论 | 第71-75页 |
4.1 益气健脾化积方对GC疗效的理论基础分析 | 第71-72页 |
4.2 益气健脾化积方组方意义解释 | 第72页 |
4.3 益气健脾化积方改善GC患者症状的优势 | 第72-73页 |
4.4 益气健脾化积方对GC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| 第73页 |
4.5 益气健脾化积方对DC化疗的减毒作用的研讨 | 第73-74页 |
4.6 益气健脾化积方对DC化疗患者的增效评价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| 第77-119页 |
实验一: 益气健脾化积方对胃癌细胞BGC-823凋亡相关NF-κB信号通路作用 | 第77-95页 |
实验目的 | 第77页 |
研究内容 | 第77-93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77-80页 |
1.1 药物--益气健脾化积方水煎液的制备 | 第77页 |
1.2 细胞株 | 第77-78页 |
1.3 试剂及溶液配制 | 第78-79页 |
1.4 仪器及耗材 | 第79-80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80-85页 |
2.1 细胞复苏、冻存、传代与培养 | 第80页 |
2.2 细胞活力测定实验 | 第80-81页 |
2.3 流式细胞检测(流式细胞术) | 第81-82页 |
2.4 NF-κB信号通路mRNA表达的检测(Q-PCR法) | 第82-83页 |
2.5 NF-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检测(Western blotting法) | 第83-84页 |
2.6 统计方法 | 第84-85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85-89页 |
3.1 益气健脾化积方(YJHF)对BGC-823细胞形态的影响(图3-1) | 第85-87页 |
3.2 MTT法检测YJHF诱导的BGC-823细胞活力变化(图3-2) | 第87页 |
3.3 流式细胞仪分析YJHF诱导的BGC-823细胞凋亡(图3-3) | 第87页 |
3.4 YJHF诱导的BGC-823细胞凋亡蛋白和NF-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(图3-4、图3-5) | 第87-88页 |
3.5 YJHF诱导的BGC-823凋亡与NF-κB信号通路的mRNA表达相关性(图3-6) | 第88-89页 |
4 讨论 | 第89-93页 |
4.1 中药复方YJHF的现代药理作用简述 | 第89-90页 |
4.2 YJHF对胃癌BGC-823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| 第90-91页 |
4.3 YJHF促BGC-823凋亡与NF-κB信号通路的关系 | 第91页 |
4.4 中药复方YJHF可能参与自噬过程 | 第91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5页 |
实验二: 益气健脾化积方对胃癌裸鼠荷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基于NF-κB信号通路探讨其机制 | 第95-119页 |
实验目的 | 第95页 |
实验内容 | 第95-117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95-97页 |
1.1 实验动物与接种瘤株 | 第95页 |
1.2 药物与材料 | 第95-96页 |
1.3 仪器与耗材 | 第96-97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97-103页 |
2.1 人GC荷瘤裸鼠模型建立 | 第97-98页 |
2.2 分组及干预方法 | 第98-99页 |
2.3 人GC荷瘤小鼠处死及取材 | 第99页 |
2.4 观察指标 | 第99页 |
2.5 病理学方法 | 第99-100页 |
2.6 肿瘤细胞凋亡检测(TUNEL法) | 第100-101页 |
2.7 组织中NF-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检测(Western blot法) | 第101-102页 |
2.8 组织中NF-κB信号通路相关mRNA表达检测(Q-PCR法) | 第102页 |
2.9 统计学方法 | 第102-103页 |
3 实验结果 | 第103-113页 |
3.1 人GC荷瘤裸鼠模型 | 第103-104页 |
3.2 各组荷瘤裸鼠一般情况及体重的变化 | 第104页 |
3.3 各组荷瘤裸鼠肿瘤体积变化比较 | 第104-106页 |
3.4 各组荷瘤裸鼠肿瘤重量变化比较 | 第106-107页 |
3.5 各组抑瘤率比较 | 第107页 |
3.6 肿瘤组织中坏死和核分裂情况 | 第107-108页 |
3.7 瘤细胞凋亡指数 | 第108页 |
3.8 瘤体蛋白表达与NF-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| 第108-111页 |
3.9 瘤体mRNA表达与NF-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 | 第111-113页 |
4 讨论 | 第113-117页 |
4.1 NF-κB信号通路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性 | 第113页 |
4.2 益气健脾化积方对人GC荷瘤裸鼠一般生物学特征的改变 | 第113-114页 |
4.3 益气健脾化积方对人GC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 | 第114页 |
4.4 益气健脾化积方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 | 第114-115页 |
4.5 益气健脾化积方对NF-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| 第115-116页 |
4.6 益气健脾化积方的凋亡作用与Notch信号通路 | 第116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19页 |
结语 | 第119-120页 |
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20-122页 |
附录二 胃癌AJCC/UICC第7版TNM分期 | 第122-123页 |
附录三 生活质量评分表(QOL) | 第123-124页 |
附录四 体力状况评分表(Kamofsky评分法,百分法) | 第124页 |
附录五 中医证候积分表 | 第124-125页 |
附录六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标准(NCI-CTC-AE3.0) | 第125-126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126-128页 |
致谢 | 第128-12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