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1 地震作用下加筋土边坡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降雨作用下加筋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3 应力场和渗流场耦合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2 工程概况和加筋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现场试验研究 | 第19-27页 |
2.1 工程概况 | 第19-20页 |
2.1.1 概况 | 第19页 |
2.1.2 气象条件 | 第19页 |
2.1.3 工程地质条件 | 第19-20页 |
2.1.4 工程场地条件 | 第20页 |
2.2 加筋土边坡稳定分析传统方法 | 第20-24页 |
2.2.1 极限平衡法 | 第20-23页 |
2.2.2 极限状态法 | 第23-24页 |
2.3 加筋土边坡稳定分析的强度折减法 | 第24-26页 |
2.3.1 引言 | 第24-25页 |
2.3.2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| 第25-26页 |
2.3.3 强度折减法中加筋土边坡失稳条件 | 第26页 |
2.4 小结 | 第26-27页 |
3 地震作用下加筋土边坡力学性能分析 | 第27-42页 |
3.1 前言 | 第27页 |
3.2 数值模型的建立 | 第27-30页 |
3.2.1 材料的本构模型 | 第27-28页 |
3.2.2 参数的选取 | 第28-29页 |
3.2.3 反包式加筋土边坡的建立 | 第29-30页 |
3.3 有限差分法动力计算原理 | 第30-31页 |
3.4 加筋土边坡地震动输入 | 第31-32页 |
3.5 加筋土边坡边界条件设置 | 第32-35页 |
3.6 动力计算结果分析 | 第35-41页 |
3.6.1 天然工况下加筋土边坡数值模拟 | 第35-37页 |
3.6.2 土工格栅拉筋刚度对边坡变形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6.3 土工格栅加筋率对边坡变形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6.4 土工格栅布置形式对边坡变形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3.7 小结 | 第41-42页 |
4 降雨作用下加筋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| 第42-53页 |
4.1 前言 | 第42页 |
4.2 加筋土边坡降雨入渗理论 | 第42-44页 |
4.3 稳定渗流场的基本原理 | 第44-46页 |
4.3.1 稳定渗流基本方程 | 第44-45页 |
4.3.2 定解条件 | 第45-46页 |
4.3.3 降雨入渗简化模型及边界条件 | 第46页 |
4.4 降雨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6-51页 |
4.4.1 加筋土边坡应力分析 | 第46-48页 |
4.4.2 加筋土边坡孔压分析 | 第48-49页 |
4.4.3 加筋土边坡剪应变增量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4.4 加筋土边坡位移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5 小结 | 第51-53页 |
5 地震-降雨耦合作用下加筋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| 第53-72页 |
5.1 前言 | 第53页 |
5.2 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的基本原理 | 第53-56页 |
5.2.1 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5.2.2 渗流场对应力场的影响 | 第55页 |
5.2.3 应力场和渗流场耦合分析 | 第55-56页 |
5.3 地震-降雨耦合作用对加筋土边边坡稳定性影响 | 第56-66页 |
5.3.1 应力场分析 | 第56-59页 |
5.3.2 位移场分析 | 第59-61页 |
5.3.3 剪应变增量分析 | 第61-63页 |
5.3.4 孔隙水压力分析 | 第63-64页 |
5.3.5 土工格栅拉应力分析 | 第64-66页 |
5.3.6 稳定性分析 | 第66页 |
5.4 地震-降雨耦合作用加筋土边坡作用机理分析 | 第66-67页 |
5.5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现场试验方案 | 第67-71页 |
5.5.1 试验目的与内容 | 第67页 |
5.5.2 试验工点概况 | 第67-68页 |
5.5.3 试验检测项目 | 第68-70页 |
5.5.4 试验材料属性 | 第70-71页 |
5.5.5 传感器布置方案 | 第71页 |
5.6 小结 | 第71-72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6.1 本文的研究成果 | 第72-73页 |
6.2 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9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