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土力学、地基基础工程论文--地基基础论文--人工加固地基论文

地震-降雨耦合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力学性能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地震作用下加筋土边坡动力特性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降雨作用下加筋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应力场和渗流场耦合分析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技术路线第18-19页
2 工程概况和加筋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现场试验研究第19-27页
    2.1 工程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概况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气象条件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工程地质条件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工程场地条件第20页
    2.2 加筋土边坡稳定分析传统方法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极限平衡法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极限状态法第23-24页
    2.3 加筋土边坡稳定分析的强度折减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引言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强度折减法中加筋土边坡失稳条件第26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26-27页
3 地震作用下加筋土边坡力学性能分析第27-42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27页
    3.2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材料的本构模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参数的选取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反包式加筋土边坡的建立第29-30页
    3.3 有限差分法动力计算原理第30-31页
    3.4 加筋土边坡地震动输入第31-32页
    3.5 加筋土边坡边界条件设置第32-35页
    3.6 动力计算结果分析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天然工况下加筋土边坡数值模拟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土工格栅拉筋刚度对边坡变形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土工格栅加筋率对边坡变形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土工格栅布置形式对边坡变形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 3.7 小结第41-42页
4 降雨作用下加筋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第42-53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42页
    4.2 加筋土边坡降雨入渗理论第42-44页
    4.3 稳定渗流场的基本原理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稳定渗流基本方程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定解条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降雨入渗简化模型及边界条件第46页
    4.4 降雨计算结果分析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加筋土边坡应力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加筋土边坡孔压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加筋土边坡剪应变增量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加筋土边坡位移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51-53页
5 地震-降雨耦合作用下加筋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第53-72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53页
    5.2 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的基本原理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渗流场对应力场的影响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应力场和渗流场耦合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5.3 地震-降雨耦合作用对加筋土边边坡稳定性影响第56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应力场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位移场分析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剪应变增量分析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孔隙水压力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土工格栅拉应力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稳定性分析第66页
    5.4 地震-降雨耦合作用加筋土边坡作用机理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 5.5 土工格栅加筋路堤现场试验方案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试验目的与内容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试验工点概况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试验检测项目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试验材料属性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传感器布置方案第71页
    5.6 小结第71-72页
6 结论与展望第72-74页
    6.1 本文的研究成果第72-73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3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9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9-80页
致谢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社交物联网信息传播关键问题研究
下一篇:数值模拟超短激光脉冲作用下原子分子的电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