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7-38页 |
1.1 前言 | 第17页 |
1.2 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| 第17-18页 |
1.3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| 第18-25页 |
1.3.1 机械剥离法 | 第18-19页 |
1.3.2 氧化还原法 | 第19-20页 |
1.3.3 液相剥离法 | 第20-23页 |
1.3.4 化学气相沉积(CVD)法 | 第23-24页 |
1.3.5 外延生长法 | 第24-25页 |
1.3.6 其他方法 | 第25页 |
1.4 石墨烯的表面化学修饰 | 第25-31页 |
1.4.1 共价作用 | 第26-27页 |
1.4.2 非共价作用 | 第27-31页 |
1.4.2.1 静电作用 | 第27-28页 |
1.4.2.2 氢键作用 | 第28-29页 |
1.4.2.3 π-π堆栈作用 | 第29-30页 |
1.4.2.4 配位作用 | 第30-31页 |
1.5 聚合物/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| 第31-32页 |
1.5.1 溶液复合 | 第31页 |
1.5.2 熔融混合 | 第31页 |
1.5.3 原位聚合 | 第31-32页 |
1.6 聚合物/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应用 | 第32-35页 |
1.6.1 聚合物材料力学改性 | 第32页 |
1.6.2 导电聚合物材料 | 第32-33页 |
1.6.3 导热聚合物材料 | 第33页 |
1.6.4 高阻隔聚合物材料 | 第33页 |
1.6.5 抗静电聚合物材料 | 第33-34页 |
1.6.6 聚合物储能材料 | 第34页 |
1.6.7 聚合物阻燃材料 | 第34页 |
1.6.8 传感器 | 第34页 |
1.6.9 防腐蚀涂层 | 第34-35页 |
1.6.10 导电油墨 | 第35页 |
1.7 课题的提出、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35-38页 |
1.7.1 课题的提出 | 第35-36页 |
1.7.2 研究内容及目标 | 第36-37页 |
1.7.3 研究意义 | 第37-38页 |
第二章 大分子引发剂HBPE-Br的合成、表征及其在石墨液相剥离法制备中的应用 | 第38-56页 |
2.1 引言 | 第38-39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39-42页 |
2.2.1 原材料及规格 | 第39-40页 |
2.2.2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40页 |
2.2.3 部分实验药品的预处理 | 第40-41页 |
2.2.4 BIEA单体的合成 | 第41页 |
2.2.5 Pd-Br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1页 |
2.2.6 大分子引发剂HBPE-Br的合成 | 第41-42页 |
2.2.7 石墨烯溶液的制备 | 第42页 |
2.3 测试及表征 | 第42-45页 |
2.3.1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(1HNMR) | 第42页 |
2.3.2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(GPC) | 第42-44页 |
2.3.3 流变曲线分析 | 第44页 |
2.3.4 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分析(UV-Vis) | 第44页 |
2.3.5 高分辨透射电镜(HRTEM) | 第44页 |
2.3.6 原子力显微镜(AFM) | 第44页 |
2.3.7 拉曼光谱(Raman) | 第44-45页 |
2.3.8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分析 | 第45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5-55页 |
2.4.1 大分子引发剂HBPE-Br的合成及表征 | 第45-49页 |
2.4.1.1 大分子引发剂HBPE-Br的1HNMR分析 | 第46页 |
2.4.1.2 大分子引发剂HBPE-Br的GPC分析 | 第46-48页 |
2.4.1.3 大分子引发剂HBPE-Br的流变分析 | 第48-49页 |
2.4.2 石墨烯溶液的制备及石墨烯浓度表征 | 第49-51页 |
2.4.3 石墨烯结构表征 | 第51-55页 |
2.4.3.1 TEM分析 | 第51-53页 |
2.4.3.2 AFM分析 | 第53页 |
2.4.3.3 Raman光谱分析 | 第53-54页 |
2.4.3.4 XPS分析 | 第54-5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三章 嵌段共聚物HBPE-b-PMMA的合成、表征及其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研究 | 第56-70页 |
3.1 引言 | 第56-57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57-60页 |
3.2.1 原材料及规格 | 第57-58页 |
3.2.3 部分实验药品的预处理 | 第58页 |
3.2.4 大分子引发剂HBPE-Br的合成 | 第58-59页 |
3.2.5 嵌段共聚物HBPE-b-PMMA的合成 | 第59-60页 |
3.2.6 石墨烯溶液的制备 | 第60页 |
3.3 测试及表征 | 第60-61页 |
3.3.1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(1HNMR) | 第60页 |
3.3.2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(GPC) | 第60页 |
3.3.3 流变曲线分析 | 第60页 |
3.3.4 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分析(UV-Vis) | 第60-61页 |
3.3.5 高分辨透射电镜(HRTEM) | 第61页 |
3.3.6 拉曼光谱(Raman) | 第61页 |
3.3.7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分析 | 第61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61-69页 |
3.4.1 嵌段共聚物HBPE-b-PMMA的合成及表征 | 第61-64页 |
3.4.1.1 ~1HNMR分析 | 第61-62页 |
3.4.1.2 GPC分析 | 第62-63页 |
3.4.1.3 流变分析 | 第63-64页 |
3.4.2 石墨烯溶液的制备及石墨烯浓度表征 | 第64-66页 |
3.4.3 石墨烯结构表征 | 第66-69页 |
3.4.3.1 TEM分析 | 第66-67页 |
3.4.3.2 Raman光谱分析 | 第67-68页 |
3.4.3.3 XPS分析 | 第68-6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四章 石墨烯/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表征 | 第70-82页 |
4.1 引言 | 第70-71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71-73页 |
4.2.1 原材料及规格 | 第71-72页 |
4.2.2 实验仪器设备 | 第72页 |
4.2.3 部分实验药品的预处理 | 第72-73页 |
4.2.4 嵌段共聚物HBPE-b-PMMA的合成 | 第73页 |
4.2.5 石墨烯溶液的制备 | 第73页 |
4.2.6 石墨烯/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| 第73页 |
4.3 性能测试及表征 | 第73-74页 |
4.3.1 高阻测量仪 | 第73页 |
4.3.2 导热系数仪 | 第73-74页 |
4.3.3 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分析(UV-vis) | 第74页 |
4.3.4 热重分析(TGA-DTG) | 第74页 |
4.3.5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(WAXRD) | 第74页 |
4.3.6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74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74-81页 |
4.4.1 石墨烯溶液浓度表征 | 第74-75页 |
4.4.2 石墨烯溶液TG测试分析 | 第75页 |
4.4.3 石墨烯/PMMA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 | 第75-76页 |
4.4.4 石墨烯/PMMA复合材料SEM分析 | 第76-77页 |
4.4.5 石墨烯/PMMA复合材料XRD分析 | 第77-78页 |
4.4.6 石墨烯/PMMA复合材料导电性能 | 第78-79页 |
4.4.7 石墨烯/PMMA复合材料导热性能 | 第79页 |
4.4.8 石墨烯/PMMA复合材料耐热性能 | 第79-8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五章 结论、创新点和展望 | 第82-84页 |
5.1 结论 | 第82-83页 |
5.2 创新点 | 第83页 |
5.3 展望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93页 |
附录 | 第93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6页 |
个人简历、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