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陈应松神农架小说的民间色彩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3页 |
1. 陈应松神农架小说背景的民间色彩 | 第13-21页 |
·独特的自然环境 | 第13-15页 |
·古朴的风土人情 | 第15-17页 |
·剽悍的山野民风 | 第17-18页 |
·神秘的地域文化 | 第18-21页 |
2. 陈应松神农架小说题材的民间色彩 | 第21-29页 |
·题材选择的民间立场 | 第21-23页 |
·题材运用的丰富多彩 | 第23-27页 |
·民间传说的加入 | 第23-24页 |
·民间诗歌的加入 | 第24-27页 |
·题材处理的传奇特征 | 第27-29页 |
3. 陈应松神农架小说人物的民间色彩 | 第29-37页 |
·淳朴的民间人物 | 第29-32页 |
·愚昧的民间人物 | 第32-33页 |
·侠义的民间人物 | 第33-35页 |
·复杂的民间人物 | 第35-37页 |
4. 陈应松神农架小说主题的民间色彩 | 第37-44页 |
·对乡村贫困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| 第37-38页 |
·对底层苦难生存状态的深厚同情 | 第38-40页 |
·对山民种种病态心理的尖锐批判 | 第40-41页 |
·对城乡之间矛盾对峙的深刻分析 | 第41-44页 |
5. 陈应松神农架小说语言的民间色彩 | 第44-51页 |
·方言俚语的运用 | 第44-46页 |
·生动口语的运用 | 第46-48页 |
·山野语感的运用 | 第48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