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行政法论文--行政管理法令论文

我国行政复议机构的改革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引言第8-10页
第2章 行政复议机构的概述第10-15页
    2.1 行政复议的概念、特征、性质和功能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行政复议的概念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行政复议的特征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行政复议的性质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行政复议的功能第12-13页
    2.2 行政复议机构的界定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行政复议机构的内涵和外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行政复议机构的特点第13-15页
第3章 我国行政复议机构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5-18页
    3.1 我国行政复议机构设置的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3.2 我国行政复议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行政复议机构缺乏独立性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行政复议机构缺乏统一性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行政复议机构人员严重缺失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行政复议机构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第17-18页
第4章 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在我国的实践第18-24页
    4.1 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的基本情况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“海门模式”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“哈尔滨模式”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“北京模式”第20页
    4.2 行政复议委员会取得的初步成效第20-21页
    4.3 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中存在的问题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试点工作本身的合法性问题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行政复议委员会流于形式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行政复议委员会人员不足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行政复议委员会配套制度欠缺第22-24页
第5章 域外行政复议机构设置的经验及启示第24-30页
    5.1 英国行政裁判所第24页
    5.2 美国行政法官第24-25页
    5.3 韩国行政审判委员会第25-26页
    5.4 台湾的诉愿审议委员会第26-27页
    5.5 域外行政复议机构设置对我国的启示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行政复议机构独立性的法治化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行政复议机构工作人员专业化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行政复议机构准司法化第28-30页
第6章 我国行政复议机构改革完善的建议第30-41页
    6.1 我国行政复议机构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合法性原则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独立性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统一性原则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专业性原则第31页
    6.2 立法明确行政机构的基本规范第31-32页
    6.3 完善行政复议委员会机构设置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机构设置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行政复议委员会办事机构的设置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行政复议委员会的人员设置第34-36页
    6.4 明确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案件审议流程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明确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流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明确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流程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明确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的流程第37-38页
    6.5 健全配套制度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建立开庭听证制度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明确复议证据制度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完善回避制度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6.5.4 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不作为被告制度第40-41页
第7章 结语第41-43页
致谢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行政不作为赔偿责任分配标准研究
下一篇:中国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历史演变及启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