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向多数据源综合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1-14页 |
第2章 多数据源综合查询系统应用技术综述 | 第14-21页 |
2.1 基于WCF的面向服务(SOA)架构 | 第14-18页 |
2.1.1 面向服务(SOA)架构 | 第14-15页 |
2.1.2 WCF特点 | 第15-16页 |
2.1.3 基于WCF服务的SOA | 第16-17页 |
2.1.4 基于WCF服务的SOA信息间的通信 | 第17-18页 |
2.1.5 WCF的安全策略 | 第18页 |
2.2 EntityFramework | 第18-20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 | 第21-36页 |
3.1 多数据源综合查询系统的需求分析 | 第21-23页 |
3.1.1 多数据源数据分布状况 | 第21-22页 |
3.1.2 功能性需求 | 第22-23页 |
3.1.3 非功能性需求 | 第23页 |
3.2 多数据源查询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| 第23-24页 |
3.3 基于WCF的多数据源综合查询的体系结构 | 第24-27页 |
3.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| 第27-30页 |
3.4.1 二维码管理模块 | 第28页 |
3.4.2 产品防伪验证模块 | 第28-29页 |
3.4.3 产品防伪追溯信息管理模块 | 第29-30页 |
3.4.4 查码信息实时展示模块 | 第30页 |
3.5 系统权限管理设计 | 第30-32页 |
3.6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| 第32-34页 |
3.7 WCF接口设计 | 第34-35页 |
3.7.1 接口基本要求 | 第34页 |
3.7.2 接口定义 | 第34-35页 |
3.7.3 接口设计实现注意事项 | 第35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及其安全策略 | 第36-53页 |
4.1 系统各层详细实现 | 第36-37页 |
4.1.1 应用程序层的实现 | 第36-37页 |
4.1.2 服务层的实现 | 第37页 |
4.1.3 业务逻辑层的实现 | 第37页 |
4.1.4 数据处理访问层的实现 | 第37页 |
4.2 二维码管理模块实现 | 第37-38页 |
4.2.1 防伪二维码原理介绍 | 第38页 |
4.2.2 QR编码的生成 | 第38页 |
4.3 查码信息实时展示模块实现 | 第38-39页 |
4.4 基于多数据源防伪验证查询模块实现 | 第39-43页 |
4.4.1 多数据源防伪数据透明查询 | 第39-40页 |
4.4.2 多数据源综合信息透明查询 | 第40-41页 |
4.4.3 查码方式 | 第41-42页 |
4.4.4 查码用户投诉 | 第42-43页 |
4.5 防伪验证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| 第43-46页 |
4.5.1 用户管理 | 第43-44页 |
4.5.2 平台数据管理 | 第44-46页 |
4.5.3 系统信息设置 | 第46页 |
4.6 多数据源信息传输安全策略 | 第46-50页 |
4.6.1 DES算法简介 | 第47页 |
4.6.2 RSA算法简介 | 第47-49页 |
4.6.3 基于DES和RSA的混合加密技术 | 第49-50页 |
4.6.4 混合加密技术的分析 | 第50页 |
4.7 系统测试 | 第50-52页 |
4.7.1 测试目的 | 第50-51页 |
4.7.2 测试参考资料 | 第51页 |
4.7.3 防伪查码功能测试 | 第51-52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5章 可配置的多数据源综合查询的设计实现 | 第53-62页 |
5.1 可配置的查询系统总体设计 | 第53-55页 |
5.2 防伪码归属识别方案设计 | 第55-57页 |
5.2.1 传统查询分解模型分析 | 第55页 |
5.2.2 防伪码识别方案设计 | 第55-57页 |
5.3 查询接口配置设计 | 第57-58页 |
5.4 全局数据字典和属性映射表设计 | 第58-60页 |
5.4.1 属性映射表 | 第58-59页 |
5.4.2 属性映射过程 | 第59-60页 |
5.5 查码实时展示系统的可配置性 | 第60-61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6.1 总结 | 第62-63页 |
6.2 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