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高岭土提高水泥性能及水化机理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高岭土资源概况 | 第11-14页 |
1.3 煤系高岭土 | 第14-16页 |
1.4 高岭土矿石性质 | 第16-17页 |
1.4.1 高岭石结构 | 第16页 |
1.4.2 高岭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| 第16-17页 |
1.5 偏高岭土 | 第17-18页 |
1.6 国内外高岭土掺合料发展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、内容及意义 | 第20-22页 |
1.7.1 研究目的 | 第20页 |
1.7.2 研究目标和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试样、设备与试验方法 | 第22-30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2-23页 |
2.1.1 水泥 | 第22-23页 |
2.1.2 煤系高岭土 | 第23页 |
2.1.3 偏高岭土 | 第23页 |
2.1.4 砂 | 第23页 |
2.2 试验设备仪器 | 第23-24页 |
2.3 试验研究方法 | 第24-28页 |
2.3.1 标准稠度需水量和凝结时间测定 | 第24-25页 |
2.3.2 抗压抗折强度测定 | 第25-27页 |
2.3.3 水化试样的制备 | 第27页 |
2.3.4 化学结合水测定 | 第27-28页 |
2.4 材料表征分析技术 | 第28-30页 |
2.4.0 XRD分析 | 第28页 |
2.4.1 XRF分析 | 第28页 |
2.4.2 TG-DSC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4.3 SEM分析 | 第29页 |
2.4.4 FT-IR分析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煤系高岭土矿物特性 | 第30-38页 |
3.1 煤系高岭土与偏高岭土矿物结构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2 煤系高岭土与偏高岭土化学成分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2.1 煤系高岭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| 第31页 |
3.2.2 偏高岭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3 煤系高岭土热重-差热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4 煤系高岭土微观形貌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5 煤系高岭土与偏高岭土FTIR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6 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偏高岭土对水泥性能影响 | 第38-49页 |
4.1 水泥胶砂强度 | 第38-43页 |
4.1.1 焙烧温度对水泥胶砂强度影响 | 第38-41页 |
4.1.1.1 焙烧温度对水泥抗折强度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1.1.2 焙烧温度对水泥抗压强度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4.1.2 偏高岭土掺量对水泥胶砂强度影响 | 第41-43页 |
4.1.2.1 掺量对抗折强度影响 | 第41-42页 |
4.1.2.2 掺量对抗压强度影响 | 第42-43页 |
4.3 化学结合水含量 | 第43-45页 |
4.3.1 焙烧温度对化学结合水影响 | 第43-44页 |
4.3.2 掺量对化学结合水影响 | 第44-45页 |
4.4 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 | 第45-46页 |
4.5 水泥凝结时间 | 第46-47页 |
4.6 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偏高岭土掺量对水泥水化产物影响及机理 | 第49-61页 |
5.1 水泥水化产物 | 第49-53页 |
5.1.1 纯净硅酸盐水泥水化产物 | 第49-51页 |
5.1.2 掺偏高岭土水泥净浆水化产物 | 第51-52页 |
5.1.3 不同偏高岭土掺量水泥水化产物 | 第52-53页 |
5.2 水泥水化产物微观形貌 | 第53-57页 |
5.2.1 试样制备 | 第54页 |
5.2.2 水泥水化产物微观形貌 | 第54-57页 |
5.3 水泥水化产物CH含量 | 第57-60页 |
5.3.1 CH含量计算 | 第57-58页 |
5.3.2 不同偏高岭土掺量水泥CH含量 | 第58-60页 |
5.4 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6章 偏高岭土焙烧温度对水泥水化产物影响及机理 | 第61-70页 |
6.1 水泥水化产物 | 第61-63页 |
6.2 水化产物微观形貌 | 第63-66页 |
6.2.1 试样制备 | 第63页 |
6.2.2 水泥水化产物微观形貌 | 第63-66页 |
6.3 水泥水化产物CH含量 | 第66-68页 |
6.4 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7章 结论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附录 :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