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

我国乡村传统教育变迁研究--以流坑古村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21页
    一、选题依据、目的及意义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选题依据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选题目的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选题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综述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关于乡村社会变迁的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关于乡村传统教育的研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关于流坑乡村传统教育的研究第15-17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对象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研究方法第19页
    四、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的重点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的难点第19页
    五、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视角的创新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内容的创新第20-21页
第二章 我国乡村社会变迁的轨迹第21-27页
    一、我国乡村社会的历史演变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宋元明清时期的乡村社会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民国时期的乡村社会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建国三十年乡村社会第23页
    二、改革开放后我国乡村社会的演变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乡村经济的变迁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乡村组织管理的变迁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乡村文化生活的变迁第25-27页
第三章 流坑村传统教育的形式及内容第27-35页
    一、流坑村传统教育的形式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家庭传统教育形式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学校传统教育形式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社会传统教育形式第29-30页
    二、流坑村传统教育的内容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道德礼仪观念的教育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宗族观念的教育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勤俭观念的教育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知识技能观念的教育第33-35页
第四章 我国乡村社会变迁对传统教育的影响第35-43页
    一、我国乡村传统教育与当代教育的关系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传统教育的合理性与保守性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当代教育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第36-37页
    二、社会变迁对我国乡村传统教育的影响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社会变迁对乡村传统教育形式的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社会变迁对乡村传统教育内容的影响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社会变迁对乡村传统教育目的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社会变迁对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第41-43页
第五章 我国乡村传统教育的发展路径第43-50页
    一、挖掘内涵是乡村传统教育取得成效的内容保障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伦理规范构成乡村传统教育的核心要素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知识技能构成乡村传统教育的具体要素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民俗文化构成乡村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第44-45页
    二、丰富形式是乡村传统教育取得成效的方法保障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发挥家庭“主渠道”作用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发挥学校课堂“主阵地”作用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发挥乡村社会“主环境”作用第46-47页
    三、强化主体是乡村传统教育取得成效的组织保障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家庭是不断推进传统教育的“主力”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学校是不断推进传统教育的“依托”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乡村社会是不断推进传统教育的“熔炉”第48-50页
结语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54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TSLP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分析的研究
下一篇: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对私有制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