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目录 | 第11-16页 |
引言 | 第16-35页 |
第一节 研究对象之界定 | 第16页 |
第二节 研究方法 | 第16-19页 |
一、辩证分析方法 | 第16-17页 |
二、文学主题学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三、社会道德批评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四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五、民俗学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研究的历史回顾 | 第19-35页 |
一、清代学者对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二、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的研究 | 第20-22页 |
三、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的研究 | 第22-35页 |
第一章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复生故事分析 | 第35-49页 |
第一节 纪昀身边的复生故事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复生故事的类型 | 第36-46页 |
一、婚恋故事 | 第36-37页 |
二、争夺家产的故事 | 第37-38页 |
三、讽世故事 | 第38-39页 |
四、冥府误招复生故事 | 第39-40页 |
五、遇救复生故事 | 第40-41页 |
六、宣佛故事 | 第41-43页 |
七、道教故事 | 第43-46页 |
第三节 纪昀对复生现象的考证研究 | 第46-49页 |
第二章 对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梦的阐释 | 第49-91页 |
第一节 纪昀关于梦产生的原因的认识 | 第49-50页 |
第二节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占梦术 | 第50-54页 |
一、析字法 | 第51-52页 |
二、谐音法、连类法 | 第52-53页 |
三、拆字法、谐音法 | 第53页 |
四、解读诗谶法 | 第53-54页 |
第三节 梦的心理机制 | 第54-59页 |
一、梦是欲望的满足 | 第54-57页 |
二、相思梦引发心理疾病 | 第57-58页 |
三、恐怖焦虑心理产生噩梦 | 第58-59页 |
第四节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梦的特点 | 第59-68页 |
一、超越性 | 第59-64页 |
二、哲理性 | 第64-65页 |
三、神秘性 | 第65-66页 |
四、抒情性 | 第66-67页 |
五、模糊性 | 第67-68页 |
第五节 梦的主要内容 | 第68-84页 |
一、宣传封建道德 | 第68-70页 |
二、传播宗教观念 | 第70-80页 |
三、劝善惩恶 | 第80-81页 |
四、针砭时弊 | 第81-82页 |
五、右汉讥宋 | 第82-83页 |
六、消极厌世 | 第83页 |
七、愚昧保守 | 第83-84页 |
第六节 梦的预示征兆 | 第84-91页 |
一、预示科名 | 第84-86页 |
二、预示官运 | 第86-87页 |
三、预示命运 | 第87-88页 |
四、预示死亡 | 第88-89页 |
五、预示得到宝物 | 第89-91页 |
第兰章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官场透视 | 第91-110页 |
第一节 官场中形形色色的官吏 | 第91-101页 |
一、为非作歹的恶吏 | 第91-93页 |
二、糊涂无知的官吏 | 第93页 |
三、圆滑世故的奸吏 | 第93-95页 |
四、贪污受贿的官吏 | 第95-96页 |
五、贪财好色的官吏 | 第96-98页 |
六、空谈道学的官吏 | 第98-99页 |
七、洁身自好的清官 | 第99-100页 |
八、探案如神的清官 | 第100页 |
九、能力平庸的清官 | 第100-101页 |
第二节 官场上的人际关系 | 第101-105页 |
一、官官相护,养痈不治 | 第101-102页 |
二、下级官员迎合上司 | 第102-103页 |
三、同僚间相互倾轧 | 第103-104页 |
四、同僚间相互勾结 | 第104-105页 |
五、仆役对官员的挟制与陷害 | 第105页 |
第三节 鬼神世界对现实官场的影射 | 第105-110页 |
一、官场黑暗,冤狱丛生 | 第106页 |
二、官官相护,息事宁人 | 第106-107页 |
三、贪官污吏,贪财好色 | 第107页 |
四、趋炎附势,任人唯亲 | 第107-108页 |
五、吏卒差役,贪吃贪喝 | 第108页 |
六、宦海风波,进取相轧 | 第108-110页 |
第四章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西商 | 第110-122页 |
第一节 异彩纷呈的商人群体 | 第111-116页 |
一、忠厚诚信的晋商 | 第111-112页 |
二、仁慈善良的晋商 | 第112-113页 |
三、踏实理性的晋商 | 第113-114页 |
四、吝啬忘恩的晋商 | 第114-115页 |
五、高利盘剥的西商 | 第115-116页 |
第二节 西商的婚恋和家庭 | 第116-122页 |
一、婚姻家庭状况 | 第116-119页 |
二、婚外恋情 | 第119-122页 |
第五章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女孝 | 第122-133页 |
第一节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女子孝行 | 第122-126页 |
一、养老尽孝 | 第122-123页 |
二、侍病尽孝 | 第123-124页 |
三、复仇尽孝 | 第124-125页 |
四、舍生尽孝 | 第125-126页 |
五、服从尽孝 | 第126页 |
第二节 孝的矛盾与困惑 | 第126-133页 |
一、节与孝的矛盾 | 第126-129页 |
二、孝与孝的矛盾 | 第129-130页 |
三、孝与恶的矛盾 | 第130页 |
四、孝与淫的矛盾 | 第130-133页 |
第六章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一夫多妻的婚俗 | 第133-152页 |
第一节 一夫多妻制的原因 | 第133-137页 |
一、子嗣观念的影响 | 第133-134页 |
二、家庭财产的继承 | 第134-135页 |
三、情爱性爱的追求 | 第135-137页 |
第二节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妾之来源 | 第137-144页 |
一、女奴及奴隶之女为妾 | 第137-138页 |
二、翁姑卖媳为妾 | 第138-139页 |
三、贫家卖女为妾 | 第139-142页 |
四、荒年夫卖妻为妾 | 第142-143页 |
五、女子受骗为妾 | 第143-144页 |
六、妾被转卖妾 | 第144页 |
第三节 一夫多妻的家庭关系 | 第144-152页 |
一、夫与妾的关系 | 第144-148页 |
二、妻妾关系 | 第148-152页 |
第七章 论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扶乩民俗 | 第152-177页 |
第一节 扶乩与日常生活 | 第153-158页 |
一、扶乩问寿 | 第153-154页 |
二、预示事情 | 第154页 |
三、求药治病 | 第154-155页 |
四、规劝改错 | 第155-156页 |
五、处世之道 | 第156-157页 |
六、解决纠纷 | 第157页 |
七、宣传家庭伦理 | 第157-158页 |
第二节 扶乩与文人生活 | 第158-163页 |
一、诗词唱和 | 第158-159页 |
二、书法绘画 | 第159-160页 |
三、对弈 | 第160-161页 |
四、预告科举功名 | 第161-162页 |
五、嘲讽狂傲酸腐文人 | 第162-163页 |
第三节 扶乩与士大夫生活 | 第163-167页 |
一、询问政务 | 第163-164页 |
二、官场争斗 | 第164-165页 |
三、针砭时弊 | 第165页 |
四、宣传忠君思想 | 第165-166页 |
五、惩罚罪过 | 第166-167页 |
第四节 扶乩与宗教观念 | 第167-168页 |
一、道教观念 | 第167页 |
二、佛教观念 | 第167-168页 |
第五节 纪昀对扶乩的理性认识 | 第168-169页 |
一、扶乩中的欺骗言行 | 第168-169页 |
二、对乩仙水平的怀疑 | 第169页 |
第六节 扶乩诗的来源及风格 | 第169-177页 |
一、扶乩诗的来源 | 第169-171页 |
二、扶乩诗的艺术风格 | 第171-177页 |
第八章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城隍信仰 | 第177-192页 |
第一节 城隍神的历史流变 | 第177-179页 |
第二节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城隍神的神格及民间信仰 | 第179-180页 |
一、城隍神的神格 | 第179-180页 |
二、城隍神的管辖范围 | 第180页 |
三、城隍神的信仰 | 第180页 |
第三节 城隍神的古代司法职能及故事类型 | 第180-187页 |
一、城隍误召 | 第180-181页 |
二、诉城隍 | 第181页 |
三、祈梦断狱 | 第181-182页 |
四、烧告王 | 第182-183页 |
五、解决人鬼纠纷 | 第183-184页 |
六、城隍审案 | 第184-185页 |
七、司法探讨 | 第185-186页 |
八、监督官吏 | 第186-187页 |
第四节 城隍神的其他职能 | 第187-192页 |
一、冥籍管理之神 | 第187-188页 |
二、除妖消灾之神 | 第188-189页 |
三、护佑善者之神 | 第189页 |
四、掌握寿命之神 | 第189-190页 |
五、预知科举 | 第190-192页 |
第九章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雷神故事 | 第192-204页 |
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雷神崇拜 | 第192-194页 |
第二节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雷神故事 | 第194-202页 |
一、有关道德法律的雷神故事 | 第195-199页 |
二、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有关宗教的雷神故事 | 第199-201页 |
三、雷击精魅及避雷法 | 第201-202页 |
第三节 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雷神故事的写作目的 | 第202-204页 |
结语 | 第204-2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06-212页 |
后记 | 第212-213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2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