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社会与环境论文--人类、资源、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

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评述第16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创新点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技术路线图第18-20页
第二章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-26页
    2.1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相关理论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资源稀缺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协同发展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2.3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方法基础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能值理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生态足迹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能值—生态足迹模型第24-26页
第三章 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现状分析第26-35页
    3.1 自然资源概况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土地资源概况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水资源概况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概况第28-29页
    3.2 自然环境概况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大气污染概况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固体废弃物排放概况第30-31页
    3.3 京津冀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概况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人口分布概况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经济发展概况第32-33页
    3.4 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现状和发展前景第33-35页
第四章 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实证研究第35-55页
    4.1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构建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模型方法介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模型计算步骤第35-37页
    4.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评价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第38-39页
    4.3 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计算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可更新资源能值计算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计算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计算第41-43页
    4.4 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第4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京津冀地区能值生态足迹计算第43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平衡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京津冀地区资源利用效率分析第52-55页
第五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第55-59页
    5.1 研究结论第55-56页
    5.2 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对策建议第56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附录第62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天津自贸区对京津冀经济辐射效应研究
下一篇:定州市产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