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23页 |
1.2.1 扩散点火理论 | 第15-16页 |
1.2.2 高压氢气泄漏自燃机理研究 | 第16-21页 |
1.2.3 自燃火焰传播动力学研究 | 第21-23页 |
1.3 前人研究不足及论文研究目的 | 第23-24页 |
1.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、技术路线及章节安排 | 第24-27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4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1.4.3 论文章节安排 | 第25-27页 |
第2章 实验系统设计与实验方法 | 第27-39页 |
2.1 引言 | 第27页 |
2.2 实验系统设计 | 第27-35页 |
2.2.1 高压输气系统 | 第28-29页 |
2.2.2 模拟高压氢气储罐 | 第29页 |
2.2.3 爆破片 | 第29-30页 |
2.2.4 下游释放管道 | 第30-33页 |
2.2.5 压力传感器 | 第33页 |
2.2.6 火焰探测器 | 第33-34页 |
2.2.7 局部受限泄压箱 | 第34页 |
2.2.8 高速摄像机 | 第34页 |
2.2.9 数据记录仪 | 第34-35页 |
2.3 实验方法和实验程序 | 第35-36页 |
2.3.1 实验方法 | 第35页 |
2.3.2 实验程序 | 第35-3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9页 |
第3章 不同几何结构管道内激波传播特性与氢气自燃发生规律研究 | 第39-67页 |
3.1 引言 | 第39-41页 |
3.2 重复性检验 | 第41-44页 |
3.3 不同几何结构管道内激波传播特性 | 第44-56页 |
3.3.1 等截面管道内激波传播特性 | 第44-47页 |
3.3.2 置障管道内激波传播特性 | 第47-56页 |
3.4 不同几何结构管道内氢气自燃发生规律 | 第56-65页 |
3.4.1 等截面管道内自燃发生规律 | 第57-59页 |
3.4.2 等截面管道长度和直径耦合作用下自燃发生规律 | 第59-61页 |
3.4.3 置障管道内氢气自燃发生规律 | 第61-6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4章 管道几何结构对高压氢气泄漏自燃动力学机制的影响研究 | 第67-89页 |
4.1 引言 | 第67页 |
4.2 等截面管道内边界层对自燃动力学机制的影响 | 第67-75页 |
4.2.1 圆形等截面管道内自燃动力学特性 | 第67-70页 |
4.2.2 方形等截面管道内自燃动力学特性 | 第70-72页 |
4.2.3 管壁边界层对氢气自燃的影响机制 | 第72-75页 |
4.3 管内障碍物对自燃动力学机制的影响 | 第75-86页 |
4.3.1 圆环形障碍物作用下管道内自燃动力学特性 | 第75-78页 |
4.3.2 三角形障碍物作用下管道内自燃动力学特性 | 第78-85页 |
4.3.3 管道内障碍物对氢气自燃的影响机制 | 第85-8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6-89页 |
第5章 氢气自燃火焰传播特性及其行为特征演变机制研究 | 第89-105页 |
5.1 引言 | 第89页 |
5.2 不同几何结构管道内自燃火焰传播特性 | 第89-96页 |
5.2.1 等截面管道内火焰传播特性 | 第89-93页 |
5.2.2 置障管道内火焰传播特性 | 第93-96页 |
5.3 自燃火焰在管外传播的行为特征及其演变机制 | 第96-102页 |
5.3.1 自燃火焰在管外传播的行为特征 | 第96-100页 |
5.3.2 自燃火焰在管外传播的演变机制 | 第100-10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2-105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05-109页 |
6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105-107页 |
6.2 主要创新点 | 第107页 |
6.3 工作展望 | 第107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17页 |
致谢 | 第117-119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| 第11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