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4页 |
1.1 课题来源及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1.1 课题来源 | 第14页 |
1.1.2 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分析 | 第16-22页 |
1.2.1 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 | 第16-18页 |
1.2.2 钢丝绳电磁检测技术 | 第18-20页 |
1.2.3 钢丝绳检测信号的处理及分析 | 第20-21页 |
1.2.4 钢丝绳电磁无损检测的主要问题 | 第21-22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钢丝绳剩余强度检测及仿真分析 | 第24-32页 |
2.1 钢丝绳剩余强度检测原理 | 第24-26页 |
2.2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| 第26-29页 |
2.3 电磁场有限元仿真分析的初始与边界条件 | 第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2页 |
第3章 基于有限元法钢丝绳励磁装置仿真与优化设计 | 第32-44页 |
3.1 引言 | 第32页 |
3.2 钢丝绳与励磁装置建模 | 第32-33页 |
3.3 基于有限元软件钢丝绳静磁场分析过程 | 第33-35页 |
3.4 钢丝绳材料属性及有限元网格划分 | 第35-37页 |
3.5 激励源加载和边界条件设定 | 第37页 |
3.6 钢丝绳励磁装置仿真研究 | 第37-41页 |
3.6.1 静磁场求解分析 | 第38页 |
3.6.2 励磁线圈长度对磁化效果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3.6.3 励磁线圈与钢丝绳的间隙对磁化效果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3.6.4 钢丝绳与励磁线圈位置偏心对磁化效果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3.7 钢丝绳截面积损伤检测 | 第41-43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4章 钢丝绳剩余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| 第44-58页 |
4.1 引言 | 第44-45页 |
4.2 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及静力分析过程 | 第45-48页 |
4.3 钢丝绳有限元模型建立及三维实体模型网格划分 | 第48-50页 |
4.4 静力有限元应力与应变分析 | 第50-54页 |
4.4.1 静力分析理论基础 | 第50-51页 |
4.4.2 应力与应变分析及后处理 | 第51-54页 |
4.5 基于应变的剩余强度计算 | 第54-55页 |
4.6 基于应力的剩余强度求解 | 第55-56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5章 基于磁参数钢丝绳剩余强度检测实验研究 | 第58-78页 |
5.1 钢丝绳金属截面积损失检测系统设计 | 第58-60页 |
5.1.1 总体方案的设计 | 第58页 |
5.1.2 励磁检测器及屏蔽套筒的分析设计 | 第58-60页 |
5.2 数据处理与采集系统设计 | 第60-63页 |
5.2.1 数据处理与采集硬件系统设计 | 第60-62页 |
5.2.2 软件系统设计 | 第62-63页 |
5.3 实验系统搭建及钢丝绳实验试件的制备 | 第63-65页 |
5.3.1 实验系统的搭建 | 第63-64页 |
5.3.2 钢丝绳试件的制备 | 第64-65页 |
5.4 实验研究及结果分析 | 第65-77页 |
5.5 钢丝绳剩余强度检测 | 第77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6.1 论文工作总结 | 第78-79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| 第84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