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民政工作论文--其他论文

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绪论第10-14页
 一、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二、研究意义第11页
 三、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四、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-14页
第一章 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内涵、特点和目标第14-25页
 第一节 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内涵第14-16页
  一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第14-15页
  二、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内涵第15-16页
 第二节 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溯源第16-18页
  一、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渊源第16-17页
  二、新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兴起第17-18页
 第三节 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特点第18-21页
  一、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第18-19页
  二、渐进与飞跃相结合的发展第19-20页
  三、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的发展第20-21页
 第四节 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目标第21-25页
  一、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要第21-22页
  二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第22页
  三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第22-23页
  四、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第23-24页
  五、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第24-25页
第二章 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第25-35页
 第一节 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取得的成绩第25-27页
 第二节 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7-29页
  一、服务活动过于形式化第27页
  二、服务内容纵深推进不够第27-28页
  三、整体服务水平不高第28页
  四、志愿者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第28-29页
  五、志愿服务运营资金短缺第29页
 第三节 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存在问题的归因第29-32页
  一、学校、社会认知存在偏差第29-30页
  二、行政化管理色彩过浓第30页
  三、组织体制尚需健全第30-31页
  四、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第31页
  五、激励体系不够健全第31页
  六、法制建设发展滞后第31-32页
 第四节 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第32-35页
  一、志愿服务活动的日常化第32-33页
  二、志愿服务组织的独立化第33页
  三、志愿服务内容的创新化第33页
  四、志愿服务结果的效益化第33-34页
  五、志愿服务保障的法制化第34-35页
第三章 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对策第35-49页
 第一节 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动员第35-38页
  一、努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志愿文化第35-36页
  二、政府加大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扶持力度第36页
  三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视和支持第36-38页
 第二节 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服务领域第38-40页
  一、巩固传统服务领域第38页
  二、拓展专业服务领域第38-39页
  三、开拓国际服务领域第39-40页
 第三节 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机制第40-43页
  一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招募机制第40-41页
  二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注册制度第41-42页
  三、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机制第42-43页
 第四节 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考评激励机制第43-46页
  一、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考评机制第43-44页
  二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第44-45页
  三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督导第45-46页
 第五节 强化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支持保障第46-49页
  一、加快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全国性立法第46页
  二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第46-47页
  三、拓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第47-49页
结语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附录第53-54页
后记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政府在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作用研究
下一篇: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