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绪论 | 第16-23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6-17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7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7-20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7-19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9-20页 |
1.2.3 文献述评 | 第20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20-21页 |
1.3.2 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| 第21页 |
1.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21-23页 |
2 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理论 | 第23-29页 |
2.1 财务共享服务的相关概念 | 第23-27页 |
2.1.1 财务共享服务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| 第23-24页 |
2.1.2 财务共享服务的框架及要素 | 第24-25页 |
2.1.3 财务共享服务的运营模式 | 第25-26页 |
2.1.4 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历程 | 第26-27页 |
2.1.5 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 | 第27页 |
2.2 财务共享服务的相关理论 | 第27-29页 |
2.2.1 共享经济理论 | 第27页 |
2.2.2 标准化理论 | 第27页 |
2.2.3 流程再造理论 | 第27-28页 |
2.2.4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8-29页 |
3 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| 第29-38页 |
3.1 国内外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现状分析 | 第29-35页 |
3.1.1 国外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现状 | 第29-30页 |
3.1.2 国外企业提供商业化服务的方式 | 第30-31页 |
3.1.3 国内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现状 | 第31-34页 |
3.1.4 国内企业提供商业化服务的方式 | 第34-35页 |
3.2 建筑业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现状分析 | 第35-38页 |
3.2.1 建筑行业基本情况简介 | 第36页 |
3.2.2 建筑业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现状 | 第36-37页 |
3.2.3 建筑业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的应用现状 | 第37-38页 |
4 久其金建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 | 第38-51页 |
4.1 久其金建有限公司概述 | 第38-41页 |
4.1.1 久其金建有限公司简介 | 第38页 |
4.1.2 久其金建财务共享服务简介 | 第38-39页 |
4.1.3 久其金建公司与建筑业财务外包公司的区别 | 第39-40页 |
4.1.4 久其金建公司与建筑企业财务公司的区别 | 第40-41页 |
4.2 久其金建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的具体做法 | 第41-43页 |
4.2.1 久其金建的财务共享业务 | 第41-42页 |
4.2.2 久其金建的数据管控业务 | 第42-43页 |
4.3 久其金建的SWOT分析 | 第43-47页 |
4.3.1 久其金建的内部优势 | 第43页 |
4.3.2 久其金建的内部劣势 | 第43-44页 |
4.3.3 久其金建的外部机会 | 第44页 |
4.3.4 久其金建的外部威胁 | 第44-45页 |
4.3.5 久其金建的战略选择 | 第45-47页 |
4.4 久其金建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的运营效果 | 第47-51页 |
4.4.1 商业化客户之一:中铁建及其下属集团等分支机构 | 第47-48页 |
4.4.2 商业化客户之二: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 | 第48-49页 |
4.4.3 商业化客户之三: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| 第49-51页 |
5 基于久其金建的建筑业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分析 | 第51-60页 |
5.1 建筑业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的问题与对策 | 第51-56页 |
5.1.1 政策与法律层面 | 第51-53页 |
5.1.2 技术与风险层面 | 第53-54页 |
5.1.3 企业观念层面 | 第54-56页 |
5.2 建筑业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平台设计 | 第56-58页 |
5.2.1 建筑业商业化平台的总体架构 | 第56-57页 |
5.2.2 建筑业商业化平台的功能拓展 | 第57-58页 |
5.3 建筑业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的优化路径 | 第58-60页 |
5.3.1 建筑业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的计划阶段 | 第59页 |
5.3.2 建筑业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的执行阶段 | 第59页 |
5.3.3 建筑业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的检查阶段 | 第59页 |
5.3.4 建筑业财务共享服务商业化的处理阶段 | 第59-60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2页 |
6.1 结论 | 第60页 |
6.2 展望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