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3 研究述评 | 第13页 |
1.3 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1.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5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6 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 | 第17-23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2.1.1 项目进度管理的概念界定 | 第17页 |
2.1.2 项目进度管理的相关定义 | 第17-18页 |
2.2 项目进度管理的方法及其比较 | 第18-23页 |
2.2.1 横道图法 | 第18页 |
2.2.2 里程牌法 | 第18-19页 |
2.2.3 关键路径法 | 第19-21页 |
2.2.4 不同进度管理方法的对比 | 第21-22页 |
2.2.5 E研究所光电产品研发项目的进度管理方法选择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A型红外热像仪研发项目概况及其工作结构分解 | 第23-29页 |
3.1 A型红外热像仪产品研发项目的概况 | 第23-24页 |
3.1.1 研发背景 | 第23页 |
3.1.2 A型红外热像仪研发项目的内容 | 第23-24页 |
3.2 A型红外热像仪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的重点 | 第24页 |
3.3 A型红外热像仪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的目标 | 第24-25页 |
3.4 A型红外热像仪产品研发项目的工作结构分解 | 第25-28页 |
3.4.1 WBS分解依据 | 第25页 |
3.4.2 WBS分解原则 | 第25页 |
3.4.3 WBS的步骤 | 第25-26页 |
3.4.4 WBS分解结果 | 第26-2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4章 基于关键路径法的A型红外热像仪研发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与优化 | 第29-49页 |
4.1 A型红外热像仪研发项目的进度计划编制 | 第29-36页 |
4.1.1 各项工作逻辑关系的确定 | 第29-32页 |
4.1.2 工作时间的估算和时间参数的计算 | 第32-35页 |
4.1.3 网络计划的编制 | 第35页 |
4.1.4 关键路径的确定 | 第35-36页 |
4.2 A型红外热像仪研发项目进度计划实施的难点及其优化 | 第36-47页 |
4.2.1 A型红外热像仪研发项目进度计划实施中的难点 | 第36-41页 |
4.2.2 基于关键路径法的A型红外热像仪研发项目进度计划优化 | 第41-4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基于关键路径法的A型红外热像仪研发项目的进度控制 | 第49-61页 |
5.1 A型红外热像仪研发项目的进度检查与控制 | 第49-52页 |
5.1.1 项目进度计划检查 | 第49-51页 |
5.1.2 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| 第51-52页 |
5.2 项目进度延误的预警体系研究 | 第52-57页 |
5.2.1 研发进度延误的预警指标体系确立 | 第52-54页 |
5.2.2 研发进度延误预警的评价 | 第54-55页 |
5.2.3 研发进度延误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3 A型红外热像仪研发项目的进度偏差及其原因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3.1 基于关键路径法的进度偏差大小计算 | 第57-58页 |
5.3.2 项目偏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| 第58页 |
5.4 进度管理改进建议 | 第58-5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1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