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

民国时期翟城村自治的研究

内容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引言第11-14页
    (一)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页
    (二)研究创新点第11-12页
    (三)研究方法第12-14页
一、民国时期乡村自治的概况第14-16页
二、翟城村自治的兴起第16-23页
    (一)翟城村自治发生的缘由第16-18页
    (二)米氏父子村治理念的由来第18-20页
    (三)村自治初期的具体内容第20-23页
三、翟城村自治的发展变化第23-32页
    (一)村治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第24-27页
    (二)翟城村自治发展期的村自治组织第27-30页
    (三)村自治变化的内容第30-32页
四、翟城村自治的特点与不足第32-39页
    (一)翟城村自治的特点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伦理本位的自治观念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切合实际情况的内发型的自治制度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传统绅治与民国地方自治制度的突破第34-35页
    (二)翟城村自治的局限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村治创办者的思想限制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村务执行者的集权与监督的有限性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村民有限的参与度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平教会与村治机关存在重合权力第38-39页
五、翟城村自治对我国村民自治的当代启示第39-49页
    (一)借鉴翟城村自治的可能性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翟城村自治组织和平教会之间的关系与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、村民委员会和乡级政府的关系相似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村治组织的设立以及村务的安排布局均体现“议行分开”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强调自主管理村民事务的自治制度均体现民主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自治制度针对的对象相同且特征相似第43页
    (二)翟城村自治的经验与村民自治的自我完善第43-49页
        1.基于“伦理本位”优化选举方式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充分发挥村务执行者以及地方精英的作用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积极性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采取多种监督方式以完善民主监督第47-49页
结语第49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5页
致谢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中村改造中政府与村民的关系调适--以浙江清水城中村改造为例
下一篇: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--以D县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