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论文创新点摘要 | 第11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9页 |
1.1 引言 | 第15-16页 |
1.2 聚吡咯的合成方法与其在金属防腐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1.2.1 聚吡咯的合成 | 第16-18页 |
1.2.2 聚吡咯的电化学性质 | 第18-19页 |
1.2.3 聚吡咯在防腐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3 聚吡咯/无机颗粒复合膜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金属防腐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1.3.1 聚吡咯/无机颗粒复合膜层的合成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3.2 聚吡咯/无机颗粒复合膜层在金属防腐领域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1.4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1.4.1 金属的腐蚀 | 第22-23页 |
1.4.2 材料防腐能力的测试 | 第23-24页 |
1.5 有机/无机复合防腐材料的制备方法 | 第24-27页 |
1.5.1 共混法 | 第25页 |
1.5.2 纳米微粒直接分散法 | 第25页 |
1.5.3 插层复合法 | 第25-26页 |
1.5.4 溶胶-凝胶法 | 第26-27页 |
1.6 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1.6.1 聚吡咯/无机颗粒复合膜层的合成及稳态下防腐性能研究 | 第27页 |
1.6.2 聚吡咯/无机颗粒复合膜层在浸泡亚稳态下防腐能力的研究 | 第27页 |
1.6.3 颗粒含量对于复合膜层合成过程及防腐性能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1.6.4 氯离子浓度对复合膜层防腐能力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聚吡咯基底电位扫描方向的优化 | 第29-38页 |
2.1 实验部分 | 第30-31页 |
2.1.1 实验试剂 | 第30页 |
2.1.2 实验材料的前期准备 | 第30-31页 |
2.1.3 不同扫描方向PPy基底的电化学合成 | 第31页 |
2.1.4 PPy基底的性能表征与分析方法选取 | 第31页 |
2.2 不同电位扫描方向的PPy基底的合成过程分析与防腐能力评价 | 第31-37页 |
2.2.1 不同电位扫描方向PPy基体的电化学合成过程分析 | 第31-33页 |
2.2.2 极化曲线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2.3 循环伏安曲线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2.4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| 第35-37页 |
2.3 本章结论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聚吡咯/无机颗粒复合膜层的合成及其稳态下防腐性能研究 | 第38-67页 |
3.1 PPy/SiO_2复合膜层的合成及其稳态下防腐性能研究 | 第39-53页 |
3.1.1 研究背景 | 第39页 |
3.1.2 PPy/SiO_2复合膜层的合成与分析方法选择 | 第39-41页 |
3.1.3 PPy/SiO_2复合膜层的物化性质分析 | 第41-46页 |
3.1.4 PPy/SiO_2复合膜层在浸泡稳态下防腐能力评价 | 第46-53页 |
3.2 低颗粒浓度PPy/Al_2O_3复合膜层的合成及其稳态下防腐性能研究 | 第53-65页 |
3.2.1 研究背景 | 第53-54页 |
3.2.2 低颗粒浓度PPy/Al_2O_3复合膜层的合成与分析方法选择 | 第54页 |
3.2.3 低颗粒浓度PPy/Al_2O_3复合膜层的物化性质分析 | 第54-60页 |
3.2.4 低颗粒浓度PPy/Al_2O_3复合膜层浸泡稳态下防腐能力评价 | 第60-65页 |
3.3 本章结论 | 第65-67页 |
第四章 聚吡咯/无机颗粒复合膜层在浸泡亚稳态下防腐能力的研究 | 第67-84页 |
4.1 PPy/SiO_2膜层在浸泡亚稳态下对于316 不锈钢防护能力的研究 | 第67-75页 |
4.1.1 研究背景 | 第67-68页 |
4.1.2 前期实验准备与测定方法选取 | 第68页 |
4.1.3 PPy/SiO_2膜层浸泡亚稳态与稳态中防腐能力评价 | 第68-75页 |
4.2 PPy/Al_2O_3膜层在浸泡亚稳态下对于316不锈钢防护能力的研究 | 第75-82页 |
4.2.1 研究背景 | 第75页 |
4.2.2 前期实验准备与测定方法选取 | 第75页 |
4.2.3 低颗粒浓度PPy/Al_2O_3膜层浸泡亚稳态与稳态中防腐能力评价 | 第75-82页 |
4.3 本章结论 | 第82-84页 |
第五章 颗粒含量对于复合膜层合成过程及其防腐性能的影响 | 第84-106页 |
5.1 SiO_2含量对于PPy/SiO_2复合膜层合成过程及其防腐性能的影响 | 第84-94页 |
5.1.1 研究背景 | 第84-85页 |
5.1.2 前期实验准备与分析方法选择 | 第85页 |
5.1.3 SiO_2加入量对于PPy/SiO_2膜层物化性质与防腐能力的影响 | 第85-94页 |
5.2 Al_2O_3含量对于PPy/Al_2O_3复合膜层的合成过程及其防腐性能的影响 | 第94-104页 |
5.2.1 研究背景 | 第94-95页 |
5.2.2 前期实验准备与分析方法选择 | 第95页 |
5.2.3 Al_2O_3加入量对于PPy/Al_2O_3膜层物化性质与防腐能力的影响 | 第95-104页 |
5.3 本章结论 | 第104-106页 |
第六章 氯离子浓度对于复合膜层防腐能力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106-121页 |
6.1 氯离子浓度对于PPy/SiO_2复合膜层金属防护性能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| 第107-113页 |
6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7页 |
6.1.2 腐蚀溶液配制与膜层性能测试 | 第107页 |
6.1.3 氯离子浓度对于PPy/SiO_2膜层线性扫描与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| 第107-110页 |
6.1.4 氯离子浓度对于PPy/SiO_2膜层恒电位下防腐能力与静态EIS的影响 | 第110-113页 |
6.2 氯离子浓度对于PPy/Al_2O_3复合膜层防腐能力与电化学特性的影响 | 第113-119页 |
6.2.1 研究背景 | 第113页 |
6.2.2 腐蚀溶液配制与膜层性能测试 | 第113页 |
6.2.3 氯离子浓度对于PPy/Al_2O_3膜层线性扫描与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| 第113-116页 |
6.2.4 氯离子浓度对于PPy/Al_2O_3膜层恒电位下防腐能力与静态EIS的影响 | 第116-119页 |
6.3 本章结论 | 第119-121页 |
结论 | 第121-1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4-13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35-137页 |
致谢 | 第137-13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