执政合法性与新加坡对冲战略的选择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7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第二节 现有研究的解释 | 第9-15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四节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新加坡对冲战略的具体表现 | 第17-42页 |
第一节 安全层面倚重美国:强化伙伴关系 | 第19-27页 |
一、军事基地 | 第19-20页 |
二、军事演习 | 第20-23页 |
三、军火贸易 | 第23-27页 |
第二节 政治层面疏远中国:保持距离 | 第27-32页 |
一、双边接触的自我限制 | 第27-28页 |
二、新台关系 | 第28-30页 |
三、南海仲裁案 | 第30-32页 |
第三节 经济层面亲近中国:深化合作 | 第32-42页 |
一、新中贸易 | 第32-36页 |
二、新中投资 | 第36-40页 |
三、政府间合作项目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人民行动党执政合法性的建构 | 第42-53页 |
第一节 执政合法性的理论认知 | 第42-45页 |
第二节 人民行动党执政合法性的获得 | 第45-49页 |
第三节 人民行动党执政合法性的巩固 | 第49-53页 |
第四章 人民行动党执政合法性的三重压力 | 第53-67页 |
第一节 国家安全的脆弱性 | 第53-58页 |
一、国土狭小 | 第53-56页 |
二、资源稀缺 | 第56-57页 |
三、微型岛国特征带来的第一重压力 | 第57-58页 |
第二节 社会动荡的可能性 | 第58-62页 |
一、国内族群构成 | 第58-60页 |
二、新加坡困境 | 第60-61页 |
三、多族群社会构成带来的第二重压力 | 第61-62页 |
第三节 经济式微的危险性 | 第62-67页 |
一、一党独大 | 第62-64页 |
二、党高府低 | 第64-66页 |
三、威权政治架构带来的第三重压力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执政合法性与新加坡对冲战略的选择 | 第67-79页 |
第一节 执政合法性的基础:保卫国家安全 | 第67-70页 |
一、威慑理论 | 第67-69页 |
二、大鱼原则 | 第69页 |
三、安全层面的选择 | 第69-70页 |
第二节 执政合法性的保障:维持社会和谐 | 第70-74页 |
一、族群冲突 | 第70-72页 |
二、国族认同 | 第72-73页 |
三、政治层面的选择 | 第73-74页 |
第三节 执政合法性的来源:保证经济强劲 | 第74-79页 |
一、发展经济 | 第74-75页 |
二、依存贸易 | 第75-77页 |
三、经济层面的选择 | 第77-79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附件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