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概述 | 第11页 |
1.2 不饱和聚酯树脂发展史简介 | 第11-12页 |
1.2.1 国外不饱和聚酯树脂发展史简介 | 第11页 |
1.2.2 国内不饱和聚酯树脂发展史简介 | 第11-12页 |
1.3 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研究进展 | 第12-16页 |
1.3.1 纳米粒子改性 | 第12-13页 |
1.3.2 弹性体改性 | 第13-14页 |
1.3.3 纤维改性 | 第14-15页 |
1.3.4 植物油改性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意义及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5 课题来源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C_(36)二聚脂肪酸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| 第18-38页 |
2.1 引言 | 第18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18-20页 |
2.2.1 实验原料及仪器 | 第18-19页 |
2.2.2 C_(36)二聚脂肪酸改性不饱聚酯树脂的合成 | 第19-20页 |
2.3 测试及表征 | 第20-21页 |
2.3.1 酸值 | 第20页 |
2.3.2 酯化率 | 第20页 |
2.3.3 红外光谱 | 第20页 |
2.3.4 拉伸性能 | 第20页 |
2.3.5 弯曲性能 | 第20-21页 |
2.3.6 邵氏硬度 | 第21页 |
2.3.7 耐溶剂性能 | 第21页 |
2.3.8 热稳定性 | 第21页 |
2.3.9 拉伸断面形貌 | 第21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21-36页 |
2.4.1 合成条件对改性不饱和聚酯的影响 | 第21-24页 |
2.4.2 制备工艺对DFA/UPR性能的影响 | 第24-3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蒙脱土对C_(36)二聚脂肪酸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综合性能的影响 | 第38-54页 |
3.1 引言 | 第38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8-39页 |
3.2.1 主要原料及仪器 | 第38-39页 |
3.2.2 OMT/DFA/UPR的制备 | 第39页 |
3.3 性能测试方法 | 第39-41页 |
3.3.1 拉伸性能 | 第39-40页 |
3.3.2 弯曲性能 | 第40页 |
3.3.3 邵氏硬度 | 第40页 |
3.3.4 耐溶剂性能 | 第40页 |
3.3.5 热稳定性 | 第40页 |
3.3.6 拉伸断面形貌 | 第40页 |
3.3.7 X射线衍射 | 第40页 |
3.3.8 X射线能谱 | 第40-41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41-52页 |
3.4.1 DK-2型蒙脱土 | 第41-47页 |
3.4.2 DK-4型蒙脱土 | 第47-5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四章 二氧化硅对C_(36)二聚脂肪酸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综合性能的影响 | 第54-67页 |
4.1 引言 | 第54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4-55页 |
4.2.1 主要原料及仪器 | 第54-55页 |
4.2.2 SiO_2/DFA/UPR的制备 | 第55页 |
4.3 性能测试方法 | 第55页 |
4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5-66页 |
4.4.1 RNS-E型二氧化硅 | 第55-61页 |
4.4.2 RNS-D型二氧化硅 | 第61-6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碳纳米管对C_(36)二聚脂肪酸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综合性能的影响 | 第67-80页 |
5.1 引言 | 第67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67-68页 |
5.2.1 主要原料及仪器 | 第67-68页 |
5.2.2 MWCNT/DFA/UPR的制备 | 第68页 |
5.3 性能测试方法 | 第68页 |
5.4 结果与讨论 | 第68-79页 |
5.4.1 MWCNT-COOH | 第68-74页 |
5.4.2 MWCNT-OH | 第74-7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6.1 结论 | 第80页 |
6.2 展望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7-89页 |
附件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