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 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 
| 一、绪论 | 第8-17页 | 
| (一) 研究背景 | 第8-12页 | 
| 1、研究缘起 | 第8-10页 | 
| 2、研究意义及目的 | 第10-11页 | 
| 3、论文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 
| (二) 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 
| 1、乡村文化产业与乡村发展 | 第12-13页 | 
| 2、中国演艺产业相关研究 | 第13-14页 | 
| 3、“在地性”概念相关研究 | 第14-15页 | 
| 4、“场域”理论相关研究 | 第15-16页 | 
| 5、“真实性”概念相关研究 | 第16-17页 | 
| 6、拉祜族歌舞文化相关研究 | 第17页 | 
| 二、老达保乡村演艺产品现状探析 | 第17-22页 | 
| (一) 老达保概况 | 第17-19页 | 
| (二) 调研经历:大山间的音乐新村 | 第19-21页 | 
| (三) 老达保乡村演艺产品简介 | 第21-22页 | 
| 三、老达保“在地性”乡村演艺产品的生产 | 第22-37页 | 
| (一) 老达保乡村演艺产品“在地性”特征分析 | 第22-25页 | 
| (二) 老达保“在地性”乡村演艺产品的生产 | 第25-37页 | 
| 1. “真实性”构建与老达保乡村演艺产品的“在地性” | 第25-31页 | 
| (1) 演出内容:源自拉祜传统歌舞文化 | 第26-28页 | 
| (2) 演出形式:村民与场域互动 | 第28-30页 | 
| (3) 演员构成:场域人 | 第30-31页 | 
| 2. 场域精神构建与老达保乡村演艺产品的“在地性” | 第31-37页 | 
| (1)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美丽乡村:村寨景观建设 | 第32-34页 | 
| (2) 推选村寨文化精英构建文化新村:村寨文化建设 | 第34-35页 | 
| (3) 村民自治制度保障场域精神正确构建:村寨制度建设 | 第35-37页 | 
| 四、“在地性”乡村演艺产品与乡村发展 | 第37-46页 | 
| (一) “在地性”演艺产品促进乡村发展 | 第37-41页 | 
| 1. “在地性”演艺产品与社区经济增长 | 第37-38页 | 
| 2. “在地性”乡村演艺产品与社区发展 | 第38-40页 | 
| 3. “在地性”乡村演艺业与乡村服务业的发展 | 第40-41页 | 
| (二) “在地性”乡村演艺产品问题分析 | 第41-46页 | 
| 1. 乡村演艺产业与乡村传统组织形式变迁 | 第41-44页 | 
| 2. 乡村演艺业背景下演艺产品内容的模式化 | 第44-46页 | 
| 结语 | 第46-48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 
| 致谢 | 第51-52页 | 
|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