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主要符号与说明 | 第8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·引言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
·传统土压力理论 | 第13-15页 |
·挡土墙土压力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临近地下室T模式挡土墙土压力有限元分析 | 第21-39页 |
·引言 | 第21页 |
·ABAQUS简介 | 第21-22页 |
·有限元模型 | 第22-25页 |
·模型假定 | 第22页 |
·参数选择 | 第22-23页 |
·单元类型选择 | 第23页 |
·模型边界条件 | 第23页 |
·接触设置 | 第23-24页 |
·网格划分 | 第24-25页 |
·荷载步设定 | 第25页 |
·有限元分析结果 | 第25-35页 |
·挡土墙土压力分布 | 第25-28页 |
·填土宽高比对主动土压力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·墙土摩擦角对主动土压力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填土塑性区发展 | 第31-33页 |
·邻近地下室外墙侧压力分布 | 第33-35页 |
·地下室深度对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影响 | 第35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临近地下室RB、RT模式挡土墙土压力有限元分析 | 第39-58页 |
·引言 | 第39页 |
·有限元分析 | 第39-50页 |
·有限元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RB模式分析结果 | 第40-45页 |
·RT模式分析结果 | 第45-50页 |
·不同变位模式对比 | 第50-56页 |
·土压力分布 | 第50-51页 |
·主动土压力系数 | 第51-53页 |
·侧向土压力系数 | 第53-55页 |
·土压力合力作用点相对高度 | 第55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4章 不考虑地下室外墙侧压力影响的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解析解 | 第58-65页 |
·引言 | 第58-59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59页 |
·滑裂面倾角 | 第59-62页 |
·主动土压力系数 | 第62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5章 考虑地下室外墙侧压力影响的刚性挡墙主动土压力解析解 | 第65-82页 |
·引言 | 第65页 |
·挡土墙主动土压力 | 第65-72页 |
·两道滑裂面情况的求解 | 第65-67页 |
·多道滑裂面情况的通解 | 第67-71页 |
·邻近地下室外墙侧压力 | 第71页 |
·填土表面作用均布荷载 | 第71-72页 |
·主动土压力分布 | 第72-79页 |
·基本方程求解 | 第73-75页 |
·侧向土压力系数的讨论 | 第75-77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77-79页 |
·合力作用点相对高度 | 第79-8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6章 临近地下室T模式刚性挡土墙粘性填土主动土压力研究 | 第82-102页 |
·引言 | 第82页 |
·有限元分析 | 第82-90页 |
·模型建立 | 第82-83页 |
·不考虑墙土之间的粘着力作用 | 第83-85页 |
·考虑墙土之间的粘着力作用 | 第85-87页 |
·填土塑性区发展 | 第87-88页 |
·邻近地下室外墙侧压力 | 第88-90页 |
·竖向裂缝临界深度 | 第90页 |
·主动土压力解析解 | 第90-96页 |
·填土内仅一道滑裂面的情形 | 第91-93页 |
·填土内出现多道滑裂面的情形 | 第93-96页 |
·主动土压力分布解析解 | 第96-10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2-104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102-103页 |
·进一步工作建议 | 第103-10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4-106页 |
附录:作者简介及相关科研成果 | 第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