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时期《体育季刊》(1935-1937)的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前言 | 第8-12页 |
1.1 选题依据 | 第8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8-9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8-9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3 研究任务 | 第9-10页 |
1.4 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4.1 国外对民国初中期体育报刊的相关研究 | 第10页 |
1.4.2 国内对民国初中期体育报刊的相关研究 | 第10-12页 |
2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12-13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2.2.1 文献资料法 | 第13页 |
2.2.2 逻辑分析法 | 第13页 |
2.2.3 内容分析法 | 第13页 |
3 研究结果与讨论 | 第13-42页 |
3.1 民国体育发展背景及《体育季刊》传播背景 | 第13-19页 |
3.1.1 民国初中期的社会发展 | 第13-14页 |
3.1.2 体育活动开展受到西方先进体育影响 | 第14-15页 |
3.1.3 “体育救国”思想逐渐盛行 | 第15-16页 |
3.1.4 民国时期体育报刊的发展及特点 | 第16-19页 |
3.2 《体育季刊》的创办及理念 | 第19-27页 |
3.2.1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产生背景 | 第19-21页 |
3.2.2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发展阶段 | 第21-23页 |
3.2.3 《体育季刊》的诞生 | 第23-24页 |
3.2.4 《体育季刊》的办报理念与宗旨 | 第24-27页 |
3.3 《体育季刊》的创办人 | 第27-30页 |
3.3.1 体育季刊》董事会成员 | 第27-28页 |
3.3.2 编辑部成员 | 第28-30页 |
3.4 《体育季刊》的报道内容 | 第30-39页 |
3.4.1 对体育新闻事件的报道 | 第31-32页 |
3.4.2 对中国各地体育发展进程的报道 | 第32-34页 |
3.4.3 对全国体协会议信息的记载 | 第34-36页 |
3.4.4 对学术问题和运动训练的探讨 | 第36-39页 |
3.5 《体育季刊》的版式与版面 | 第39-40页 |
3.6 《体育季刊》的宣传策略与经费来源 | 第40-41页 |
3.7 对《体育季刊》的历史评价 | 第41-42页 |
3.7.1 从办报的主要特征角度 | 第41页 |
3.7.2 从报刊形式角度 | 第41页 |
3.7.3 从报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与价值角度 | 第41-42页 |
4 结论与建议 | 第42-44页 |
4.1 研究结论 | 第42页 |
4.2 研究建议 | 第42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附录一: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章程 | 第47-50页 |
附录二: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历任主要职员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