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0-11页 |
| 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8页 |
| 1.1 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| 第13-20页 |
| 1.1.1 磷的基本特征 | 第13-14页 |
| 1.1.2 磷的研究意义 | 第14-16页 |
| 1.1.3 海洋磷循环 | 第16-19页 |
| 1.1.4 河口磷循环 | 第19-20页 |
| 1.2 磷酸盐氧同位素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| 第20-27页 |
| 1.2.1 磷酸盐氧同位素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3页 |
| 1.2.2 磷酸盐氧同位素在天然水体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3-27页 |
| 1.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7-28页 |
| 第二章 研究方法 | 第28-38页 |
| 2.1 试剂与仪器 | 第28-30页 |
| 2.1.1 实验所需主要仪器 | 第28-29页 |
| 2.1.2 实验所需主要试剂 | 第29-30页 |
| 2.2 水体中各形态磷含量的测定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2.3 水体氧同位素的的测定 | 第31-32页 |
| 2.4 水体中磷酸盐氧同位素的分离、纯化、测定 | 第32-38页 |
| 2.4.1 磷酸盐氧同位素的富集、分离、纯化流程 | 第33-37页 |
| 2.4.2 磷酸盐氧同位素的测定 | 第37-38页 |
| 第三章 九龙江流域溶解磷酸盐氧同位素分布特征 | 第38-58页 |
| 3.1 九龙江流域水文简介 | 第38-39页 |
| 3.2 采样与处理 | 第39-40页 |
| 3.3 北溪不同形态磷与磷酸盐氧同位素的空间分布及季节性变化 | 第40-46页 |
| 3.3.1 各形态磷及SPM的空间分布与季节性变化 | 第41-44页 |
| 3.3.2 水的氧同位素及磷酸盐氧同位素的的空间分布与季节性变化 | 第44-46页 |
| 3.4 西溪不同形态磷和磷酸盐氧同位素的季节分布特征 | 第46-50页 |
| 3.4.1 各形态磷及SPM的分布与变化 | 第47-50页 |
| 3.4.2 水氧同位素及磷酸盐氧同位素的的分布与变化 | 第50页 |
| 3.5 结论 | 第50-58页 |
| 第四章 九龙江河口溶解磷酸盐氧同位素分布特征 | 第58-68页 |
| 4.1 九龙江河口水文简介 | 第58-59页 |
| 4.2 采样及处理 | 第59-60页 |
| 4.3 九龙江河口不同形态磷及溶解磷酸盐氧同位素分布特征 | 第60-66页 |
| 4.3.1 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 | 第60-62页 |
| 4.3.2 水的氧同位素的分布情况 | 第62-63页 |
| 4.3.3 磷酸盐氧同位素的分布情况 | 第63-66页 |
| 4.4 结论 | 第66-68页 |
| 第五章 台湾海峡溶解磷酸盐氧同位素分布特征 | 第68-90页 |
| 5.1 台湾海峡水文简介 | 第68-69页 |
| 5.2 采样及处理 | 第69-71页 |
| 5.3 台湾海峡溶解磷酸盐氧同位素分布特征 | 第71-81页 |
| 5.3.1 DIP和DOP | 第72-74页 |
| 5.3.2 水的氧同位素 | 第74-75页 |
| 5.3.3 磷酸氧氧同位素 | 第75-77页 |
| 5.3.4 时间连续站 | 第77-81页 |
| 5.4 结论 | 第81-90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0-93页 |
| 6.1 研究结论 | 第90-92页 |
| 6.2 不足与研究展望 | 第92-9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3-103页 |
| 附录 | 第103-104页 |
| 致谢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