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部分:设计作品图片 | 第10-30页 |
1.“声中有形”——白噪音可视化研究设计作品图片 | 第10-30页 |
1.1 设计作品图片 | 第10-25页 |
1.2“声中有形”——白噪音可视化研究设计过程图片 | 第25-30页 |
第二部分:设计报告(创作报告) | 第30-78页 |
1.白噪音可视化调研报告 | 第30-40页 |
1.1 调研综述 | 第30-31页 |
1.1.1 白噪音可视化研究背景 | 第30页 |
1.1.2 研究方法与内容 | 第30-31页 |
1.1.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31页 |
1.2 基于白噪音概念的研究 | 第31-34页 |
1.2.1 白噪音的基本概念 | 第31-32页 |
1.2.2 白噪音的听觉疗法 | 第32页 |
1.2.3 白噪音的传播载体及现状分析 | 第32-34页 |
1.3 白噪音可视化的需求分析 | 第34-36页 |
1.3.1 传播媒介的改变 | 第34页 |
1.3.2 融合学科的兴起 | 第34-35页 |
1.3.3 逐渐消逝的自然声景 | 第35-36页 |
1.4 声音可视化现状分析 | 第36-39页 |
1.5 白噪音可视化的价值和意义 | 第39-40页 |
1.5.1 白噪音解读方式的转变 | 第39页 |
1.5.2 视觉美学价值的体现 | 第39页 |
1.5.3 情感需求的满足 | 第39-40页 |
1.6 调研对设计的指导 | 第40页 |
2.文献理论研究报告 | 第40-53页 |
2.1 关于视听一致的理论研究 | 第40-46页 |
2.1.1 声音的客观可视化 | 第40-41页 |
2.1.2 声音的主观可视化 | 第41-45页 |
2.1.2.1 视听关系的联觉通感 | 第41-42页 |
2.1.2.2 抽象几何解读声音 | 第42-45页 |
2.1.3 声音可视化中的视听关系 | 第45-46页 |
2.2 关于“声中有形”的理论阐述 | 第46-48页 |
2.2.1 关于声的解析 | 第46-47页 |
2.2.1.1 分解声音的构成 | 第46页 |
2.2.1.2 分解声音的产生与消逝 | 第46-47页 |
2.2.2 关于形的解析 | 第47-48页 |
2.2.2.1 形为实体: | 第47页 |
2.2.2.2 形为形态: | 第47页 |
2.2.2.3 形为显露: | 第47-48页 |
2.3 声中有形之形的释义: | 第48页 |
2.3.1 探究——形 | 第48页 |
2.3.2 描述——形 | 第48页 |
2.4 应声象形——声与形的探究 | 第48-52页 |
2.4.1 声音与形貌 | 第48-49页 |
2.4.2 声音与形势 | 第49页 |
2.4.3 声音与形迹 | 第49-50页 |
2.4.4 从时间角度剖析声音——形的聚焦与扩散 | 第50-51页 |
2.4.5 从空间角度剖析声音——形的清晰与模糊 | 第51-52页 |
2.4.6 音与声音,形与形式 | 第52页 |
2.5 白噪音之“白”的意蕴 | 第52-53页 |
2.5.1“白”的和谐之美 | 第52页 |
2.5.2“白“的平衡之美 | 第52页 |
2.5.3“白”的动静之美 | 第52页 |
2.5.4“白”的自然之美 | 第52-53页 |
2.6 研究结论及对设计的作用 | 第53页 |
3.设计(创作)过程报告 | 第53-75页 |
3.1 选题阐述 | 第53-54页 |
3.2 白噪音可视化设计目标 | 第54-55页 |
3.3 白噪音可视化设计过程尝试 | 第55-60页 |
3.4 白噪音可视化最终呈现 | 第60-74页 |
3.4.1 声中有形字体设计 | 第61-62页 |
3.4.2 白噪音四个场景的转化 | 第62-70页 |
3.4.3 声中有形—APP设计 | 第70-74页 |
3.4.3.1 声中有形APP流程图 | 第70-71页 |
3.4.3.2 声中有形APP低保真页面设计图 | 第71-72页 |
3.4.3.3 声中有形APP高保真页面设计图 | 第72-73页 |
3.4.3.4 声中有形APP ICON设计图 | 第73-74页 |
3.4.3.5 声中有形APP动态展示图 | 第74页 |
3.5 小结 | 第74-75页 |
4.设计(创作)研究总结 | 第75-77页 |
4.1 设计理念的体现 | 第75页 |
4.2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5.参考文献 | 第77-78页 |
6.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