仪式理论视角下舍米湖村摆手舞的传播困境与应对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20页 |
1.1 选题来源 | 第8页 |
1.2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3 研究动机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4 研究可行性与研究不足 | 第10-11页 |
1.5 研究综述 | 第11-17页 |
1.6 研究创新点及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7 传播仪式观 | 第18-20页 |
2 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 | 第20-27页 |
2.1 舍米湖村村寨概况 | 第20-22页 |
2.2 摆手舞介绍 | 第22-27页 |
3 舍米湖摆手舞传播仪式的构成要素 | 第27-40页 |
3.1 摆手舞传播仪式的主体 | 第27-32页 |
3.2 摆手舞传播仪式中的规则 | 第32-34页 |
3.3 摆手舞仪式的传播场所 | 第34-35页 |
3.4 仪式中的传播手段 | 第35-40页 |
4 摆手舞传播是文化共享的仪式 | 第40-44页 |
4.1 摆手舞传播过程中的文化共享 | 第40-41页 |
4.2 摆手舞文化共享仪式中的共同体 | 第41-42页 |
4.3 摆手舞仪式中的身份认同 | 第42-44页 |
5 舍米湖村摆手舞传播的现实困境 | 第44-50页 |
5.1 传播主体老化,传播动力不足 | 第44-46页 |
5.2 传播符号变迁,文化内涵流失 | 第46-47页 |
5.3 传播范围狭小,传承渠道单一 | 第47-48页 |
5.4 受众面积狭小,传播效果欠佳 | 第48-50页 |
6 舍米湖村摆手舞的传播应对 | 第50-52页 |
6.1 激发民众主体作用,善用多方协助功效 | 第50-51页 |
6.2 丰富文化传播形式,创新摆手文化品牌 | 第51页 |
6.3 丰富文化传播渠道,增大摆手知名范围 | 第51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附件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