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单身汉的形成机制及其生存图景--基于苏北江边村的个案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1-36页 |
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| 第11-21页 |
一. 研究缘起 | 第11-18页 |
二. 研究意义 | 第18-21页 |
第二节 研究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| 第21-36页 |
一. 男性婚姻困境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| 第21-22页 |
二. 男性婚姻困境的成因及其理论解释 | 第22-29页 |
三. 男性婚姻困境的后果研究 | 第29-33页 |
四. 研究评述与问题的提出 | 第33-36页 |
第二章 研究设计、方法与框架 | 第36-53页 |
第一节 研究设计 | 第36-50页 |
一. 概念界定 | 第36-40页 |
二. 研究地点确定 | 第40-41页 |
三. 江边村的过去与现在 | 第41-47页 |
四. 进入研究现场 | 第47-49页 |
五. 研究对象选择 | 第49-50页 |
第二节 研究方法、研究策略与主要内容 | 第50-53页 |
一. 研究方法 | 第50-51页 |
二. 研究进度与研究策略 | 第51-52页 |
三.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52-53页 |
第三章 单身汉的形成:文化、国家与市场 | 第53-82页 |
第一节 单身汉的形成机制 | 第53-59页 |
一. 单身汉故事序曲 | 第53-54页 |
二. 单身汉形成的分析框架 | 第54-59页 |
第二节 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 | 第59-63页 |
一. 传统文化与男孩偏好 | 第59-61页 |
二. 传统文化背后的现实需求 | 第61-63页 |
第三节 国家力量的介入 | 第63-68页 |
一. 控制人口数量:生育政策的初衷 | 第63-64页 |
二. 出生性别比失衡:生育政策的意外后果 | 第64-66页 |
三. 社会变迁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第四节 国家与市场的联合:现代化浪潮的冲击 | 第68-79页 |
一. 不同时期婚姻观念与农村男性婚姻困境 | 第68-70页 |
二. 外出务工对农村青年婚姻的影响 | 第70-7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79-82页 |
第四章 策略行动:单身汉的家庭再生产 | 第82-107页 |
第一节 策略行动:一个分析性视角 | 第82-83页 |
第二节 结婚策略 | 第83-98页 |
一. 低就 | 第84-85页 |
二. 举家合作 | 第85-88页 |
三. 入赘 | 第88-90页 |
四. 交换 | 第90-98页 |
第三节 延续子嗣策略 | 第98-105页 |
一. 后代对于单身汉的意义 | 第98-100页 |
二. 延续子嗣的策略行为 | 第100-10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05-107页 |
第五章 从抗拒到认同:单身身份的困扰 | 第107-123页 |
第一节 单身身份的感知:成长的烦恼 | 第107-112页 |
一. 成长的烦恼 | 第107-109页 |
二. 单身身份感知 | 第109-112页 |
第二节 单身汉差异性身份的形成及其影响 | 第112-118页 |
一. 差异性身份的形成 | 第112-116页 |
二. 身份的影响 | 第116-118页 |
第三节 从抗拒到认同:对单身的态度 | 第118-122页 |
一. 拒绝成为单身汉 | 第118-120页 |
二. 接受命运 | 第120页 |
三. 身份的消失 | 第120-12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22-123页 |
第六章 多重边缘:单身汉的社会地位 | 第123-146页 |
第一节 家庭中的单身汉 | 第123-135页 |
一. 共居家庭中的多余人 | 第123-128页 |
二. 独居的单身汉 | 第128-131页 |
三. 依赖与冲突:与父母亲的关系 | 第131-135页 |
第二节 社区中的单身汉 | 第135-140页 |
一. 空间排斥:成为外来人 | 第135-138页 |
二. 社区交往排斥:成为沉默者 | 第138-139页 |
三. 公共参与的社会排斥 | 第139-140页 |
第三节 流动中的单身汉:底层社会的边缘者 | 第140-145页 |
一. 离开乡土:一种无奈的选择 | 第140-142页 |
二. 进入城市:接受新的生存法则 | 第142-144页 |
三. 底层的边缘者:命中注定成为小人物 | 第144-14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45-146页 |
第七章 罪与罚:农村单身汉的性问题 | 第146-173页 |
第一节 性压抑与反常性行为 | 第146-157页 |
一. 性压抑现状 | 第146-148页 |
二. 反常性行为 | 第148-157页 |
第二节 性缺失与公共安全 | 第157-165页 |
一. 农村单身汉的性隐忧 | 第157-158页 |
二. 性缺失与公共安全问题 | 第158-165页 |
第三节 对单身汉性越轨行为的思考 | 第165-171页 |
一. 单身汉的性越轨 | 第165-168页 |
二. 罪与罚:公众评判的是与非 | 第168-17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71-173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思考 | 第173-184页 |
第一节 结论 | 第173-174页 |
第二节 思考:新时代的农村单身汉 | 第174-184页 |
一. 个体化时代单身汉的困境 | 第174-177页 |
二. 新农村建设与单身汉生活机会 | 第177-179页 |
三. 单身汉的未来:路在何方? | 第179-1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4-191页 |
附录一 访谈个案编码 | 第191-193页 |
附录二 访谈提纲 | 第193-197页 |
附录三 江边村的新农村建设简况 | 第197-199页 |
致谢 | 第199-2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