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目录 | 第11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1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外现状及对策 | 第15-19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北大桥化工区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| 第21-52页 |
·杭州市“老厂新居”格局演变历程回顾 | 第21-24页 |
·北大桥化工区环境概况 | 第24-26页 |
·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| 第26-48页 |
·信访统计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三章 北大桥化工区环境风险评价 | 第52-60页 |
·北大桥化工区风险概况 | 第52-54页 |
·重点环境风险源评价 | 第54-59页 |
·基于评价结果的建议 | 第59-60页 |
第四章 解决“老厂新居”矛盾格局的最优化方案探讨 | 第60-66页 |
·最优化方案的筛选 | 第60-64页 |
·最优化方案的建议 | 第64-66页 |
第五章 北大桥化工区“老厂新居”格局下的问题分析 | 第66-76页 |
·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 | 第66-71页 |
·城市规划滞后于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 | 第66-67页 |
·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城市化快速增长的需要 | 第67页 |
·城市经济结构失衡,增长方式粗放 | 第67-68页 |
·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一环境污染 | 第68-70页 |
·环境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| 第70-71页 |
·区域功能结构性调整转型期遇到的问题 | 第71-74页 |
·政府的搬迁政策亟待完善 | 第71页 |
·新厂选址及土地审批问题 | 第71-72页 |
·资金筹集困难 | 第72页 |
·遗留厂址的环境问题 | 第72-73页 |
·污染转移问题 | 第73页 |
·企业技改困难的问题 | 第73页 |
·二次搬迁与多次搬迁问题 | 第73-74页 |
·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与居民环境诉求存在较大差距 | 第74-75页 |
·优越的土地区位效益难以发挥 | 第75页 |
·搬迁企业职工安置和社会稳定问题 | 第75-76页 |
第六章 北大桥化工区“老厂新居”格局的对策思考 | 第76-91页 |
·规划层面: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、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| 第76-78页 |
·城市规划注意功能区的分工 | 第76页 |
·加强工业布局空间结构的研究和规划 | 第76-77页 |
·综合考虑多种因素,细化控制性规划 | 第77页 |
·发展循环型经济,建立生态产业园区 | 第77页 |
·注重环境质量,实行严格的环境规划 | 第77-78页 |
·规划实施层面: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 | 第78-81页 |
·组织架构精细化,加强信息交流,建立搬迁过程协调机制 | 第78-79页 |
·多方筹资,解决企业搬迁资金难题 | 第79页 |
·建立和完善北大桥地区产业发展对策 | 第79页 |
·依靠政府各级职能部门严格执行环境规划和环保政策 | 第79-80页 |
·坚持企业搬迁与产业集聚整合相结合 | 第80页 |
·搞好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| 第80页 |
·尝试司法介入机制 | 第80-81页 |
·环保部门应采取的对策 | 第81-84页 |
·把握热点问题,引入专业技术机构,制定对策措施 | 第81页 |
·建立对称统一、透明真实的信息共享平台 | 第81页 |
·建立动态的一厂一档制,依靠科技进步深化环境治理 | 第81-82页 |
·提高服务水平,提高信访的处理效率和解决力度 | 第82页 |
·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,加强搬迁过程的风险管理 | 第82-83页 |
·建立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和污染土壤修复制度 | 第83页 |
·推动加快搬迁进度 | 第83-84页 |
·提高准入门槛实施清洁生产战略 | 第84页 |
·企业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| 第84-85页 |
·调整能源结构 | 第84页 |
·改进技术工艺 | 第84-85页 |
·加强污染治理力度 | 第85页 |
·完善内部管理 | 第85页 |
·妥善安置职工 | 第85页 |
·政府的帮扶稳定工作 | 第85-86页 |
·北大桥化工区“老厂新居”格局下已采取措施分析 | 第86-91页 |
·北大桥化工区规划 | 第87-88页 |
·北大桥地区规划落实 | 第88页 |
·环保部门采取的措施 | 第88-89页 |
·北大桥区域性引导工作 | 第89页 |
·搬迁过程中的帮扶稳定工作 | 第89-91页 |
第七章 “老厂新居“格局调整转型后的效益分析 | 第91-96页 |
·经济效益 | 第91-93页 |
·环境效益 | 第93-95页 |
·社会效益 | 第95-96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96-100页 |
·结论 | 第96-98页 |
·创新点 | 第98-99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99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0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