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有机自组装单分子膜表面电势的理论和实验研究

致谢第1-6页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13页
1 引言第13-16页
   ·微机电系统(MEMS)及抗粘滞自组装单分子膜第13-14页
   ·论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第14-15页
 参考文献第15-16页
2 文献综述第16-40页
   ·MEMS概述第16-21页
     ·MEMS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史第16-17页
     ·MEMS的制造技术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·体微加工技术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·表面微加工技术第19页
       ·LIGA技术第19-20页
     ·MEMS技术的应用前景第20-21页
   ·MEMS的失效机制第21-24页
   ·自组装单分子膜(SAM)第24-32页
     ·SAM概述第25页
     ·SAM的主要种类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·脂肪酸类SAM第25页
       ·有机硫类SAM第25页
       ·有机硅烷SAM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有机硅烷类SAM的生成机理第26页
     ·影响有机硅烷类SAM成膜的条件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·反应温度对有机硅烷类SAM的影响第27页
       ·水含量对有机硅烷类SAM的影响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·反应溶剂对有机硅烷类SAM影响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基底表面的处理方法对机硅烷类SAM的影响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反应时间对有机硅烷类SAM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·碳链长度对有机硅烷类SAM的影响第29页
     ·SAM的主要性质及其表征手段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·SAM的膜厚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·SAM的润湿性第30页
       ·SAM的分子取向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·SAM的规整度和覆盖率第31页
       ·SAM的表面电势第31页
       ·SAM的表面化学组成第31-32页
   ·SAM表面电势的EFM测量第32-36页
     ·EFM简介第32页
     ·EFM的工作原理第32-36页
 参考文献第36-40页
3 金表面不同链长烷基硫醇SAM表面电势变化规律的理论研究第40-57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和目的第40-42页
   ·SAM表面电势的理论模型(Helmholtz模型)第42-44页
   ·SAM表面电势的计算方法第44-4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7-52页
     ·烷基链长度对分子偶极矩μ其与碳链轴线夹角θ_1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·不同链长烷基硫醇SAM的相对介电常数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分子倾角对SAM表面电势的影响第49-52页
     ·SAM中分子倾角规律性变化的成因的分析第52页
   ·结论第52-53页
 参考文献第53-57页
4 反应温度对OTS SAM表面电势影响的实验研究第57-73页
   ·研究背景与目的第57-58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58-62页
     ·实验药品第58页
     ·样品制备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·硅基底的预处理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·SAM样品的制备第59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表面的接触角表征第59页
     ·样品的EFM表征第59-62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2-70页
     ·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的OTS SAM样品表面接触角的测量结果第62-63页
     ·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的OTS SAM样品表面电势的测量结果第63-69页
     ·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9-70页
   ·结论第70-72页
 参考文献第72-73页
5 C8TES/OTS均相混合SAM样品的EFM研究第73-83页
   ·研究背景与目的第73-76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76-77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7-79页
     ·表面电势的测量结果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·OTS SAM表面电势测量结果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·C8TCS SAM的表面电势测量结果第78页
       ·C8TES/OTS混合SAM的表面电势测量结果第78-79页
     ·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9页
   ·结论第79-80页
   ·EFM实验测量应用的展望第80-82页
 参考文献第82-83页
6 结论第83-84页
附录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甲苯液相空气氧化的催化剂及动力学研究
下一篇:瞬态热线法测量液体导热系数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