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反应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9页 |
1.2.1 反应结构材料的分类 | 第10-11页 |
1.2.2 多元化反应结构材料 | 第11-13页 |
1.2.3 反应结构材料的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 | 第13-15页 |
1.2.4 反应结构材料应用现状 | 第15-19页 |
1.3 研究目的、意义和主要内容 | 第19-21页 |
2 研究方案与实验方法 | 第21-29页 |
2.1 研究方案 | 第21-22页 |
2.2 材料选取与制备 | 第22-27页 |
2.2.1 实验所用装药、粉末及靶板 | 第22-24页 |
2.2.2 样品混合和压实 | 第24-25页 |
2.2.3 反应药型罩相关参数测量和计算 | 第25-27页 |
2.3 静破甲实验与回收靶板分析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4 靶板微观组织分析 | 第28-29页 |
3 反应射流宏观侵彻性能及侵彻模型分析 | 第29-38页 |
3.1 引言 | 第29页 |
3.2 Ni-Al和 Cu-Ni-Al反应药型罩静破甲实验结果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2.1 钢靶板的宏观侵彻孔洞形貌 | 第29-30页 |
3.2.2 靶板穿深和入孔孔径对比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3 传统射流侵彻模型与反应射流侵彻模型 | 第31-37页 |
3.3.1 定常侵彻理论 | 第31-32页 |
3.3.2 准定常理论 | 第32-34页 |
3.3.3 反应性射流侵彻靶板模型 | 第34-37页 |
3.4 小结 | 第37-38页 |
4 Ni-Al反应射流释能形式判断 | 第38-46页 |
4.1 引言 | 第38-39页 |
4.2 Ni-Al残余射流元素分析 | 第39-42页 |
4.3 Cu-Ni-Al残余射流元素分析 | 第42-44页 |
4.4 Ni-Al与 Cu-Ni-Al残余射流层能谱对比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5 小结 | 第45-46页 |
5 钢靶孔壁微观组织研究 | 第46-57页 |
5.0 引言 | 第46-47页 |
5.1 受侵彻时靶板的形变机制 | 第47-48页 |
5.2 45#钢靶板的微观变形特征及分析 | 第48-54页 |
5.2.1 Ni-Al反应射流侵彻45#钢靶的微观形态 | 第48-50页 |
5.2.2 Ni-Al反应射流侵彻钢靶的白色区分析 | 第50-51页 |
5.2.3 Cu-Ni-Al反应射流侵彻45#钢靶的微观形态 | 第51-53页 |
5.2.4 Cu-Ni-Al反应射流侵彻钢靶的白色区分析 | 第53-54页 |
5.3 两种反应射流侵彻45#钢靶的微观形态对比 | 第54-56页 |
5.4 小结 | 第56-57页 |
6 钢靶板显微硬度的测量和分析 | 第57-61页 |
6.1 Ni-Al反应射流侵彻靶板显微硬度分析 | 第57-59页 |
6.2 Cu-Ni-Al反应射流侵彻靶板显微硬度对比分析 | 第59-60页 |
6.3 小结 | 第60-61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7.1 结论 | 第61页 |
7.2 展望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