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1 双协议栈类技术 | 第12页 |
1.3.2 IPV6隧道类技术 | 第12页 |
1.3.3 NAT类技术 | 第12页 |
1.3.4 MPLS VPN类技术 | 第12-13页 |
1.4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IPV6隧道过渡技术概述 | 第15-22页 |
2.1 引言 | 第15页 |
2.2 IPV6隧道过渡技术分类及特点 | 第15-19页 |
2.2.1 IPV6隧道过渡技术体系 | 第15-16页 |
2.2.2 手工隧道技术 | 第16-17页 |
2.2.3 自动隧道技术 | 第17-19页 |
2.3 IPV6隧道过渡技术分析 | 第19-21页 |
2.3.1 转发技术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3.2 应用综合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OSPFV2网络动态IPV6隧道通信网络架构研究 | 第22-32页 |
3.1 引言 | 第22页 |
3.2 OSPV2网络简介 | 第22-23页 |
3.3 OSPFV2网络中动态IPV6隧道通信技术方案概述 | 第23-29页 |
3.3.1 研究目标和方向 | 第23-27页 |
3.3.2 目标网络架构综述 | 第27-28页 |
3.3.3 关键研究工作内容 | 第28-29页 |
3.4 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4.1 技术兼容性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4.2 应用场景满足度分析 | 第30页 |
3.4.3 实现经济性及演进平滑性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基于QUAGGA的实验系统开发设计 | 第32-44页 |
4.1 引言 | 第32页 |
4.2 实验系统综述 | 第32-37页 |
4.2.1 验证基础平台选型 | 第32-33页 |
4.2.2 Quagga体系架构 | 第33-34页 |
4.2.3 关键系统功能 | 第34-37页 |
4.3 实验系统设计实现 | 第37-43页 |
4.3.1 总体实现方案 | 第37-38页 |
4.3.2 多路由器组网虚拟化运行环境 | 第38-41页 |
4.3.3 组网仿真拓扑管理 | 第41-4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动态IPV6隧道通信控制方法研究及实现 | 第44-68页 |
5.1 引言 | 第44页 |
5.2 通信控制方法研究 | 第44-56页 |
5.2.1 IPV6孤岛边界路由器在自治系统内的发现 | 第44-47页 |
5.2.2 隧道自动建立和维护 | 第47-50页 |
5.2.3 IPV6孤岛路由前缀信息在OSPFV2网络上的扩散 | 第50-51页 |
5.2.4 IPV6孤岛前缀信息的管理 | 第51-55页 |
5.2.5 IPV6孤岛转发路由的度量和优选 | 第55-56页 |
5.3 通信控制方法实现 | 第56-66页 |
5.3.1 协议报文处理 | 第56-58页 |
5.3.2 隧道处理 | 第58-60页 |
5.3.3 IPV6前缀路由计算 | 第60-63页 |
5.3.4 命令行人机接口 | 第63-6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8页 |
第六章 动态IPV6隧道转发方法研究及实现 | 第68-78页 |
6.1 引言 | 第68页 |
6.2 数据转发方法研究 | 第68-72页 |
6.2.1 IPV6孤岛间6Over4隧道转发 | 第68-69页 |
6.2.2 业务质量保证(Quality of Service,QoS) | 第69-72页 |
6.3 数据转发平面实现 | 第72-77页 |
6.3.1 转发表项实现 | 第72-73页 |
6.3.2 转发流程实现 | 第73-77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七章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| 第78-88页 |
7.1 引言 | 第78页 |
7.2 验证场景概述 | 第78-80页 |
7.2.1 研究对象网络描述 | 第78-79页 |
7.2.2 网络建模 | 第79-80页 |
7.3 实验验证 | 第80-85页 |
7.3.1 验证环境说明 | 第80-81页 |
7.3.2 系统验证方案 | 第81-83页 |
7.3.3 验证过程及结果 | 第83-85页 |
7.4 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| 第85-87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8-89页 |
8.1 全文总结 | 第88页 |
8.2 本文存在的不足 | 第88页 |
8.3 展望 | 第88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6页 |
附录 | 第96-101页 |
附录A 系统验证实验拓扑配置文件 | 第96-98页 |
1.路由器节点配置 | 第96页 |
2.主机节点配置 | 第96页 |
3.连接配置 | 第96-98页 |
附录B 系统验证实验各节点关键配置 | 第98-101页 |
1.路由器R1关键配置 | 第98页 |
2.路由器R2关键配置 | 第98-99页 |
3.路由器R3关键配置 | 第99页 |
4.路由器R4关键配置 | 第99-10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