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电机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电机原理论文--电机的控制论文

电机伺服系统的混合动态控制技术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3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引言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第8-9页
    1.2 交流电机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第9-10页
    1.3 交流电机的位置伺服系统第10页
    1.4 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位置伺服系统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混合动态控制第11页
    1.5 课题研究内容第11-12页
    1.6 论文结构安排第12-13页
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第13-2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3页
    2.2 数学模型的推导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坐标变换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PMSM在dq轴下的数学模型第15-17页
    2.3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第17-19页
    2.4 永磁同步电机的双环控制结构第1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19-20页
第三章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第20-3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0页
    3.2 最优控制问题第20-21页
    3.3 最优控制问题到参数二次规划第21-22页
    3.4 参数二次规划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二次规划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参数二次规划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参数二次规划的显式(离线)解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第25-26页
    3.5 调节问题和跟踪问题第26-28页
    3.6 MPT3.0工具箱介绍第28页
    3.7 应用与仿真分析第28-33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33-35页
第四章 时间最优模型预测控制第35-52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5页
    4.2 TOMPC问题描述第35-37页
    4.3 N_(min)的选择第37页
    4.4 TOMPC的实现第37页
    4.5 在线有效集原理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原始有效集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对偶有效集原理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在线有效集原理第42-46页
    4.6 二次规划的完整形式第46-47页
    4.7 在线有效集的转换问题第47页
    4.8 加速求解TOMPC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8.1 问题结构优化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8.2 使用变时间步长第48页
    4.9 应用与仿真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 4.10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五章 混合动态控制实验第52-66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2页
    5.2 实验硬件平台介绍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硬件结构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实验平台组成第53-55页
    5.3 软件设计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程序流程图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数据的处理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转子位置测量第57-58页
    5.4 平台调试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测试I_PARK/SVGEN_DQ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电流测试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相位初始化测试第61-62页
    5.5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实验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实验图形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实验结果分析第65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总结与展望第66-68页
    工作总结第66-67页
    工作展望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2页
致谢第72-73页
个人简历第73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一种双向浪流发电装置的S叶轮性能研究
下一篇:基于DEA模型的海洋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--以上海市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