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1.2 研究意义与目的 | 第13-14页 |
1.2.1 研究的意义 | 第13页 |
1.2.2 研究的目的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.3 文献综述 | 第15页 |
1.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4.1 研究的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.2 研究的基本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色彩的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7-23页 |
2.1 色彩的基本属性 | 第17-18页 |
2.2 色彩的视觉感知机制 | 第18-19页 |
2.2.1 视觉感知的概念 | 第18页 |
2.2.2 色彩视觉感知 | 第18-19页 |
2.3 色彩的象征意义与情感作用 | 第19-21页 |
2.3.1 单色的象征意义与情感作用 | 第19-21页 |
2.3.2 色调的象征意义与情感作用 | 第21页 |
2.4 色彩所涉及的艺术领域 | 第21-23页 |
2.4.1 色彩与环境艺术领域 | 第22页 |
2.4.2 色彩与平面视觉领域 | 第22页 |
2.4.3 色彩与工业产品领域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与表述手法 | 第23-35页 |
3.1 电影色彩的解读 | 第23-25页 |
3.1.1 电影色彩的本质 | 第23页 |
3.1.2 电影色彩基本特性 | 第23-25页 |
3.2 电影色彩语言的主观情感认知 | 第25-26页 |
3.2.1 主观色彩的植入更好的赋予电影以情感 | 第25-26页 |
3.2.2 主观色彩能赋予观众不同的心理感受 | 第26页 |
3.3 电影色彩语言的情感表意功能 | 第26-30页 |
3.3.1 色彩暗示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| 第26-28页 |
3.3.2 色彩描绘下的主题深化 | 第28-29页 |
3.3.3 色彩重塑下情感意蕴的烘托 | 第29-30页 |
3.4 主观色彩在电影中的情感表述手法 | 第30-35页 |
3.4.1 色彩叙事化的表述手法 | 第30-31页 |
3.4.2 色彩陌生化的表述手法 | 第31页 |
3.4.3 色彩蒙太奇表述手法 | 第31-35页 |
第四章 电影色彩在表意层面构建的局限性 | 第35-47页 |
4.1 电影色彩的构建要符合色彩的客观要求 | 第35-37页 |
4.1.1 电影色彩要满足民族文化的客观要求 | 第35-36页 |
4.1.2 电影色彩要满足色彩真实的客观要求 | 第36页 |
4.1.3 电影色彩要满足视觉感知的客观要求 | 第36-37页 |
4.2 色彩在电影中的表意规范 | 第37-42页 |
4.2.1 电影中主观色彩与客观色彩的平衡关系 | 第37-40页 |
4.2.2 构建以叙事性为前提的电影主观色彩 | 第40-41页 |
4.2.3 形成系统化的主观色彩构建思路 | 第41-42页 |
4.3 电影色彩局限性下的合理化思维构建 | 第42-47页 |
4.3.1 从人物性格和情节矛盾中寻求色彩的构建思维 | 第42页 |
4.3.2 在场景空间造型中寻求色彩的构建思维 | 第42-43页 |
4.3.3 从色彩体系上寻求色彩的构建思维 | 第43-44页 |
4.3.4 从影片类型上寻求色彩的构建思维 | 第44页 |
4.3.5 从现代造型艺术影响中寻求色彩的构建思维 | 第44-47页 |
第五章 经典电影色彩表意功能的运用解析 | 第47-57页 |
5.1 黑白中的色彩生命——以《辛德勒的名单》为例 | 第47-49页 |
5.1.1 黑白电影下的凝重主题 | 第47-48页 |
5.1.2 唯一的红——色彩艺术的升华 | 第48-49页 |
5.2 时代下的色彩——以张艺谋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为例 | 第49-53页 |
5.2.1 剧情发展下的色彩暗示 | 第49-51页 |
5.2.2 红色笼罩下的畸形人物性格 | 第51-52页 |
5.2.3 色彩掩饰不住的时代阴霾 | 第52-53页 |
5.3 “童话”般的色彩——以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为例 | 第53-57页 |
5.3.1 “童话”般的色彩风格 | 第54页 |
5.3.2 剧情叙述带来的色彩转变 | 第54-55页 |
5.3.3 “摩登色彩”背后的人性思考 | 第55-57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7-61页 |
6.1 中西电影主观色彩构建的思维比较 | 第57-59页 |
6.1.1 西方电影主观色彩的构建思维 | 第57-58页 |
6.1.2 中国电影主观色彩构建的设计思维 | 第58页 |
6.1.3 中西电影主观色彩构建的思维比较 | 第58-59页 |
6.2 结合中西电影发展对当代电影色彩构建理念的思考 | 第59-60页 |
6.3 开启未来电影色彩发展之路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3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