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8-18页 |
1.1 基因工程 | 第8-9页 |
1.2 基因工程疫苗概论 | 第9-12页 |
1.3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| 第12-13页 |
1.4 融合蛋白的表达形式 | 第13-14页 |
1.5 包涵体的复性 | 第14-16页 |
1.6 重组蛋白质的概论及意义 | 第16-18页 |
2 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18-38页 |
2.1 材料 | 第18-22页 |
2.1.1 菌株与质粒 | 第18-19页 |
2.1.2 实验主要试剂 | 第19页 |
2.1.3 实验主要设备 | 第19-20页 |
2.1.4 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20-21页 |
2.1.5 引物 | 第21-22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2-33页 |
2.2.1 生长抑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2页 |
2.2.2 产肠毒性大肠杆菌(ETEC)染色体DNA的提取 | 第22-23页 |
2.2.3 LTB基因的PCR克隆 | 第23-26页 |
2.2.4 重组质粒pET28a的制备与鉴定 | 第26-28页 |
2.2.5 重组质粒pET28a的转化 | 第28-30页 |
2.2.6 生长抑素基因的合成 | 第30-32页 |
2.2.7 重组质粒pET28a-LTB的制备与鉴定 | 第32页 |
2.2.8 载体和目的片段的酶切反应 | 第32-33页 |
2.2.9 重组质粒pET28a-LTB-SMS、pET28a-LTB-A4030-1、pET28a-LTB-A4030-2的转化 | 第33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7页 |
2.3.1 生长抑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3.2 DNA吸光值测定及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3.3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| 第35-37页 |
2.4 小结 | 第37-38页 |
3 重组蛋白质的表达及纯化 | 第38-47页 |
3.1 材料 | 第38-39页 |
3.1.1 实验菌株 | 第38页 |
3.1.2 实验主要设备 | 第38页 |
3.1.3 实验室主要试剂 | 第38-39页 |
3.1.4 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39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9-43页 |
3.2.1 外源基因的诱导表达 | 第39-40页 |
3.2.2 包涵体的溶解 | 第40页 |
3.2.3 重组蛋白质的纯化与复性 | 第40-41页 |
3.2.4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表达蛋白 | 第41-42页 |
3.2.5 HIS重组标签蛋白检测 | 第42页 |
3.2.6 测定重组蛋白质的浓度 | 第42-43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6页 |
3.3.1 蛋白质浓度 | 第43-44页 |
3.3.2 重组质粒pET28a-LTB-SMS表达蛋白纯化鉴定 | 第44页 |
3.3.3 重组质粒pET28a-LTB-A4030-1的表达蛋白纯化鉴定 | 第44-45页 |
3.3.4 重组质粒pET28a-LTB-A4030-2的表达蛋白纯化鉴定 | 第45-46页 |
3.4 小结 | 第46-47页 |
4 LTB-SMS融合蛋白的免疫特性研究 | 第47-51页 |
4.1 实验材料 | 第47页 |
4.2 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47-48页 |
4.3 实验步骤 | 第48-49页 |
4.3.1 Western blot | 第48页 |
4.3.2 LTB-SMS融合蛋白免疫原性检测 | 第48-49页 |
4.4 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0页 |
4.4.1 Western blot的结果图 | 第49-50页 |
4.4.2 LTB-SMS融合蛋白免疫原性检测 | 第50页 |
4.5 小结 | 第50-51页 |
5 总结及展望 | 第51-53页 |
5.1 总结 | 第51页 |
5.2 展望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附录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