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--各种类型园林论文

中国梅山文化园庭院空间设计与地域文化表达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6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缘起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1.2 选题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意义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内容及范围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1.3 逻辑框架第20-21页
第2章 中国传统庭院空间概述第21-32页
    2.1 庭院的释意与蕴意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庭院的释意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庭院的蕴意第21-22页
    2.2 庭院空间的发展沿革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庭院空间的起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庭院空间的发展第23-24页
    2.3 庭院空间文化特征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自然哲学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宗法礼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艺术融合第26-28页
    2.4 庭院空间形态特征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基于功能和心理需求的形态特征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基于空间限定方式的形态特征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基于空间序列整合的形态特征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基于空间尺度的形态特征第30-31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3章 中国梅山文化园地域文化解析第32-49页
    3.1 历史文化源流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历史文化的起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历史文化的发展第33-34页
    3.2 民俗性文化特征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物质文化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非物质文化第35-36页
    3.3 美学性文化特征第3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自然之美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意境之美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整体之美第44-4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4章 梅山文化园庭院的设计因素整合第49-73页
    4.1 环境因素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地形方位对庭院空间设计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适合气候变化的庭院第50-51页
    4.2 功能因素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自然通风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非正式的交流场所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建筑的功能扩展第53-54页
    4.3 手法因素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对传统设计手法的撷取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对现代设计手法的借鉴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基于绘画古今设计手法的融合第58-61页
    4.4 材料因素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材料表达原则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庭院常见材料第64-67页
    4.5 构成因素第67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庭院空间的建筑构成因素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庭院空间的景观构成要素第69-72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72-73页
第5章 梅山文化园庭院实例分析第73-80页
    5.1 农家小院庭院第73-74页
    5.2 吊脚楼庭院第74-75页
    5.3 梅山铺庭院第75-76页
    5.4 梅园庭院第76-78页
    5.5 博物馆庭院第78-80页
结语第80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85页
致谢第85-86页
附录 A (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作品目录)第86-87页
附录 B (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竞赛获奖情况)第87-88页
附录 C (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)第88-89页
附录 D (中国传统庭院空间的继承与创新问卷调查)第89-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怀化城镇群协同发展研究
下一篇:洪江古商城传统民居空间生成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