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SBM模型的中国银行业效率分析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3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文献的评析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| 第17-18页 |
1.4.1 本文创新点 | 第17页 |
1.4.2 不足之处 | 第17-18页 |
2 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| 第18-25页 |
2.1 商业银行效率概述 | 第18页 |
2.2 效率测度理论及银行效率测度方法 | 第18-25页 |
2.2.1 效率评价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2.2 前沿生产函数 | 第19页 |
2.2.3 DEA模型的理论 | 第19-22页 |
2.2.4 SBM模型 | 第22-23页 |
2.2.5 DEA-Tobit模型 | 第23-25页 |
3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 | 第25-37页 |
3.1 研究变量选取 | 第25-26页 |
3.1.1 银行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的界定 | 第25页 |
3.1.2 变量的选择方法及具体变量选取 | 第25-26页 |
3.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| 第26-27页 |
3.3 SBM效率测算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2页 |
3.3.1 纵向比较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3.2 横向比较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4 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分解 | 第32-37页 |
4 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| 第37-47页 |
4.1 TOBIT模型 | 第37-38页 |
4.2 影响因素变量的选择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2.1 变量的选择 | 第38-40页 |
4.2.2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3 回归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41-47页 |
5 研究结论与建议 | 第47-52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47-48页 |
5.2 政策建议 | 第48-52页 |
5.2.1 继续深化国有银行改革 | 第48-49页 |
5.2.2 处理好呆账、坏账,降低不良贷款率 | 第49-50页 |
5.2.3 加强银行经营管理 | 第50页 |
5.2.4 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| 第50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附录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