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为学视角下的传统风貌街道活力构成要素研究
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选题的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1 传统街道生活的隐退 | 第9页 |
1.1.2 转型下的疑问 | 第9-10页 |
1.2 论文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对象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4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| 第12-16页 |
1.4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4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5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6-18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5.2 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1.6 研究框架 | 第18-19页 |
2 “传统风貌街道、行为、活力”的相关基础研究 | 第19-30页 |
2.1 传统风貌街道 | 第19-22页 |
2.1.1 街道的演变与分类 | 第19-20页 |
2.1.2 街道的定位 | 第20-21页 |
2.1.3 街道的价值 | 第21-22页 |
2.2 传统风貌街道内的活力 | 第22-24页 |
2.2.1 街道活力的定义 | 第22-23页 |
2.2.2 街道活力的来源 | 第23-24页 |
2.3 人的行为与街道物质环境要素 | 第24-28页 |
2.3.1 人的行为特征 | 第24-26页 |
2.3.2 街道行为类型 | 第26-27页 |
2.3.3 影响人心理的街道物质环境要素 | 第27-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3 基于人的行为的街道活力值调研 | 第30-53页 |
3.1 研究方法制定 | 第30-33页 |
3.1.1 确定研究维度 | 第30-31页 |
3.1.2 研究方法 | 第31-33页 |
3.2 案例选择 | 第33-38页 |
3.2.1 调研的对象 | 第33-35页 |
3.2.2 基本情况 | 第35-38页 |
3.3 街道使用主体对空间的感知 | 第38-41页 |
3.3.1 访谈与问卷 | 第38-41页 |
3.3.2 认知地图 | 第41页 |
3.4 街道的活力评估 | 第41-51页 |
3.4.1 活力评估的方式 | 第41-43页 |
3.4.2 实地观测方式 | 第43-44页 |
3.4.3 行为地图-活动观察 | 第44-47页 |
3.4.4 流量数据统计 | 第47-51页 |
3.4.5 街道活力值统计 | 第5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4 街道活力物质构成要素分析 | 第53-80页 |
4.1 业态分布 | 第53-58页 |
4.1.1 社区级业态与城市级业态 | 第53-54页 |
4.1.2 街道业态分布 | 第54-58页 |
4.2 交通 | 第58-62页 |
4.2.1 交通站点 | 第58-60页 |
4.2.2 街道来访途径 | 第60-61页 |
4.2.3 慢行交通指数 | 第61-62页 |
4.3 界面与行为 | 第62-69页 |
4.3.1 街道侧界面 | 第62-65页 |
4.3.2 街道底界面 | 第65-67页 |
4.3.3 传统风貌—围墙景观 | 第67-69页 |
4.4 尺度要素分析 | 第69-76页 |
4.4.1 建筑贴线率 | 第69-72页 |
4.4.2 街道高宽比H/D | 第72-74页 |
4.4.3 建筑面宽比W/D | 第74-76页 |
4.5 街道服务设施与绿化 | 第76-79页 |
4.5.1 街道服务设施 | 第76-78页 |
4.5.2 绿化要素 | 第78-7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5 传统风貌街道活力提升策略 | 第80-90页 |
5.1 复合型业态 | 第80-81页 |
5.1.1 业态多样性 | 第80-81页 |
5.1.2 引入城市业态 | 第81页 |
5.2 合理的交通安排 | 第81-84页 |
5.2.1 共享交通 | 第81-82页 |
5.2.2 慢行系统 | 第82-84页 |
5.3 空间的渗透与层次 | 第84-86页 |
5.3.1 丰富的空间体验层次 | 第84-85页 |
5.3.2 增加街道的渗透性 | 第85-86页 |
5.4 宜人的街道感受 | 第86-87页 |
5.4.1 体现风貌的连续街道界面 | 第86页 |
5.4.2 完善服务设施的配置 | 第86-87页 |
5.5 风貌的延续 | 第87-89页 |
5.5.1 风貌特色作为吸引力 | 第87-88页 |
5.5.2 围墙的统一 | 第88-89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90-92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90-91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91-92页 |
附录A:调研问卷 | 第92-95页 |
附录B:调研数据 | 第95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0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102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-10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