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输配电工程、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--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

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方式研究

摘要第11-12页
ABSTRACT第12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4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配网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相关文献综述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相关文献综述第15-16页
    1.4 配网自动化通信技术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1.5 本文主要工作第17-19页
第二章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介绍第19-27页
    2.1 配网自动化系统概述第19-20页
    2.2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运行特点概述第20-21页
    2.3 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单工通信方式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全双工通信方式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半双工通信方式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不同传输方式的优缺点对比第22-23页
    2.4 配网自动化通信协议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OSI七层模型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配网自动化通信协议第25-26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第三章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第27-43页
    3.1 光纤通信技术第27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有源光网络AON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无源光网络PON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AON和PON通信方式的比较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光纤通信存在的问题第35-36页
    3.2 中压载波通信技术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中压载波通信种类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载波通信存在的问题第36-37页
    3.3 无线公网通信技术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GSM、GPRS和EDGE无线通信技术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CDMA无线通信技术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3G无线通信技术第39-40页
    3.4 无线专网通信技术第40页
    3.5 配网自动化通信关键技术的选择第40-42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四章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需求分析第43-51页
    4.1 配网自动化通信总体需求分析第43页
    4.2 配网自动化业务对通信的要求第43-45页
    4.3 通信带宽需求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单个配网终端的通信带宽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配网通信站的通信带宽第46页
    4.4 通信可靠性的要求第46-48页
    4.5 业务安全性的要求第48-49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49-51页
第五章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方案研究第51-66页
    5.1 配网通信系统方案组网原则第51页
    5.2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方案设计第51-52页
    5.3 骨干层通信方案设计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骨干层通信组网方案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骨干层通信保护方案第54-55页
    5.4 接入层通信方案设计第55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接入层通信组网方案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接入层的通信安全分区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无线专网的频带及带宽选择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业务等级的划分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接入层的安全策略第63-64页
    5.5 终端层通信方案设计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终端层的通信方案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终端层的配置第64-65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第六章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实现—日照市配电通信网设计方案实例第66-76页
    6.1 日照配电通信网设计概况及原则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日照配电通信网概况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日照配电通信网设计原则第66-67页
    6.2 日照配电通信网设计方案第67-7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日照配电通信网通信光缆设计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日照配电通信网骨干层通信设计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日照配电通信网接入层EPON通信设计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日照配电通信网接入层无线专网通信设计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日照配电通信网终端层通信设计第75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75-76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6-77页
致谢第77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82-84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炼厂碳足迹核算及碳减排研究
下一篇:微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CO2捕获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