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用户数字喷泉编码调制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6页 |
1.2 数字喷泉码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工作以及创新点 | 第18页 |
1.4 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数字喷泉码 | 第20-36页 |
2.1 数字喷泉码概述 | 第20-23页 |
2.1.1 数字喷泉码的定义 | 第20-21页 |
2.1.2 Tanner图 | 第21-22页 |
2.1.3 度分布函数 | 第22-23页 |
2.2 典型的数字喷泉码 | 第23-27页 |
2.2.1 LT码 | 第23-24页 |
2.2.2 系统LT码 | 第24-25页 |
2.2.3 Raptor码 | 第25-27页 |
2.3 典型的单用户信道模型 | 第27-28页 |
2.3.1 删除信道模型 | 第27页 |
2.3.2 无线信道模型 | 第27-28页 |
2.4 常用译码算法 | 第28-33页 |
2.4.1 高斯消元算法 | 第28-29页 |
2.4.2 BEC下的置信传播算法 | 第29页 |
2.4.3 无线信道下的置信传播算法 | 第29-33页 |
2.5 无线信道下数字喷泉码的渐进分析 | 第33-3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单用户数字喷泉码的研究 | 第36-46页 |
3.1 无线信道下BP译码算法的优化 | 第36-41页 |
3.1.1 可译门限值Tre的估计 | 第36-37页 |
3.1.2 基于可译集的增量译码算法 | 第37-39页 |
3.1.3 仿真结果 | 第39-41页 |
3.2 单用户喷泉协议 | 第41-45页 |
3.2.1 基本喷泉传输模型 | 第41-43页 |
3.2.2 基于帧结构的喷泉传输协议 | 第43-44页 |
3.2.3 仿真结果 | 第44-4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数字喷泉码在多址接入信道下的渐进性能分析 | 第46-56页 |
4.1 多址接入信道模型 | 第46-47页 |
4.2 数字喷泉多址接入 | 第47-51页 |
4.2.1 系统模型 | 第47-48页 |
4.2.2 译码算法的优化 | 第48-51页 |
4.3 SLT码在多址接入信道下的渐进分析 | 第51-5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五章 数字喷泉码在多址接入信道下的优化设计 | 第56-67页 |
5.1 单用户数字喷泉码优化设计模型 | 第56-58页 |
5.1.1 LP模型 | 第57页 |
5.1.2 PBLB模型 | 第57-58页 |
5.2 多址接入信道下的度分布优化模型 | 第58-60页 |
5.3 仿真结果 | 第60-6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6.1 工作总结 | 第67页 |
6.2 工作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