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1-14页 |
第一章 唐寅的历史形象 | 第14-30页 |
第一节 唐寅生平简述 | 第14-19页 |
一、天生我才 | 第14-16页 |
二、科场浮沉 | 第16-17页 |
三、市隐生活 | 第17-18页 |
四、卷入宁王之乱 | 第18页 |
五、落魄晚年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唐寅笔下的自我形象 | 第19-23页 |
一、悲悯济世的情怀 | 第19-20页 |
二、淡泊名利、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| 第20-21页 |
三、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敏感细腻的情感 | 第21-23页 |
第三节 友人眼中的唐寅 | 第23-30页 |
一、祝允明笔下的唐寅 | 第23-25页 |
二、文徵明笔下的唐寅 | 第25-28页 |
三、徐祯卿笔下的唐寅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明清通俗文学中的唐寅形象 | 第30-41页 |
第一节 “唐伯虎点秋香”的故事来源 | 第30-31页 |
第二节 冯梦龙对唐寅形象的塑造 | 第31-33页 |
第三节 明清戏曲中的唐伯虎形象 | 第33-37页 |
一、诗酒风流,才高八斗 | 第34-35页 |
二、痴情执着,率性而为 | 第35-36页 |
三、有勇有谋,能屈能伸 | 第36-37页 |
第四节 明清戏曲中唐寅形象的构建及流传原因 | 第37-41页 |
一、时代思潮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二、唐寅题材剧作之作者心态探析 | 第38-39页 |
三、唐寅题材戏曲受众心理分析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民国通俗小说中的唐寅形象 | 第41-50页 |
第一节 民国时期“三笑”题材小说的创作情况及其原因 | 第41-43页 |
第二节 程瞻庐及其《唐祝文周四杰传》的创作特色 | 第43-44页 |
第三节 从《唐祝文周四杰传》看唐寅形象的演变 | 第44-50页 |
一、从才高八斗到才貌双全 | 第44-46页 |
二、从执着专情到“好色” | 第46-47页 |
三、从固执倔强到洞悉人情世故 | 第47页 |
四、从悲情人物到彻底喜剧化 | 第47-50页 |
第四章 当代银幕上的唐寅形象 | 第50-57页 |
第一节 戏曲电影《三笑》中的唐寅 | 第50-51页 |
第二节 电影《唐伯虎点秋香》对唐寅形象的解构与重塑 | 第51-54页 |
第三节 唐寅题材影视作品的流行原因 | 第54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致谢语 | 第62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