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光子计算机的发展 | 第11-12页 |
1.1.1 光子计算机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1.1.2 光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| 第12页 |
1.2 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 | 第12-16页 |
1.2.1 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的历史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.2 表面等离子波常见应用 | 第14-16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体波的基本理论 | 第18-28页 |
2.1 引言 | 第18页 |
2.2 表面等离子波的产生原理 | 第18-24页 |
2.2.1 金属Lorentz-Drude模型 | 第18-21页 |
2.2.2 表面等离子波激发的相关性质 | 第21-24页 |
2.3 表面等离子波的特征参数 | 第24-27页 |
2.3.1 波长λ_(spp) | 第25页 |
2.3.2 传播距离δ_(spp) | 第25页 |
2.3.3 金属中的穿透深度δ_m | 第25-26页 |
2.3.4 介质中的穿透深度δ_d | 第26-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有限时域差分(FDTD)算法 | 第28-33页 |
3.1 引言 | 第28页 |
3.2 有限时域差分算法基本原理 | 第28-32页 |
3.2.1 FDTD算法的数学原理 | 第29-31页 |
3.2.2 FDTD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| 第31-32页 |
3.2.3 FDTD算法的边界条件要求 | 第32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基于表面等离子微腔的波分复用器设计 | 第33-45页 |
4.1 引言 | 第33页 |
4.2 金属表面等离子微腔理论 | 第33-37页 |
4.2.1 平面波导理论 | 第33-36页 |
4.2.2 金属-介质-金属波导理论 | 第36-37页 |
4.3 波分复用器的结构设计及分析 | 第37-43页 |
4.3.1 结构参数及原理 | 第37-39页 |
4.3.2 仿真结果讨论 | 第39-4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基于SPP的超高分辨率滤波器和光场调制器设计 | 第45-54页 |
5.1 引言 | 第45页 |
5.2 超高分辨率滤波器 | 第45-49页 |
5.2.1 结构参数及原理 | 第45-46页 |
5.2.2 仿真结果讨论 | 第46-49页 |
5.3 光场调制器 | 第49-52页 |
5.3.1 结构参数及原理 | 第49-50页 |
5.3.2 仿真结果讨论 | 第50-5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六章 基于SPP的光束偏转器和光学耦合器设计 | 第54-61页 |
6.1 引言 | 第54页 |
6.2 反射型光束偏转器 | 第54-58页 |
6.2.1 结构参数及原理 | 第54-55页 |
6.2.2 仿真结果讨论 | 第55-58页 |
6.3 光学耦合器 | 第58-60页 |
6.3.1 结构参数及原理 | 第58页 |
6.3.2 仿真结果讨论 | 第58-60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结束语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