磨削表面形貌仿真及其在机器视觉粗糙度测量中的应用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6-24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1.2 国内外磨削过程仿真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2.1 国内外砂轮表面形貌仿真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2.2 国内外磨削表面形貌仿真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3 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粗糙度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1.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4页 |
1.4.1 问题的提出 | 第21页 |
1.4.2 论文研究思路 | 第21-22页 |
1.4.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磨削工艺及机器视觉粗糙度测量相关介绍 | 第24-35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磨削加工工艺介绍 | 第24-28页 |
2.2.1 磨削加工技术 | 第24页 |
2.2.2 磨削加工分类 | 第24-27页 |
2.2.3 磨削加工的特点与优势 | 第27-28页 |
2.3 表面形貌表征 | 第28-31页 |
2.3.1 表面形貌及其评定 | 第28页 |
2.3.2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 | 第28页 |
2.3.3 表面粗糙度参数 | 第28-31页 |
2.4 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粗糙度检测硬件系统介绍 | 第31-3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砂轮表面形貌建模与仿真 | 第35-48页 |
3.1 引言 | 第35页 |
3.2 实验砂轮与实验检测设备 | 第35-38页 |
3.2.1 磨削砂轮 | 第35-37页 |
3.2.2 实验砂轮与检测设备的选择 | 第37-38页 |
3.3 砂轮表面形貌研究 | 第38-41页 |
3.3.1 高斯与非高斯粗糙表面 | 第38-39页 |
3.3.2 砂轮表面形貌实测 | 第39页 |
3.3.3 砂轮表面形貌分析 | 第39-41页 |
3.4 砂轮表面形貌仿真 | 第41-46页 |
3.4.1 砂轮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41-45页 |
3.4.2 砂轮表面形貌仿真结果 | 第45-46页 |
3.5 砂轮表面形貌实测数据与仿真数据结果对比 | 第46-4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4章 磨削表面形貌建模与仿真 | 第48-60页 |
4.1 引言 | 第48页 |
4.2 磨削实验设备与工件 | 第48-50页 |
4.2.1 实验机床 | 第48-49页 |
4.2.2 磨削实验样块 | 第49-50页 |
4.3 磨削过程运动学仿真 | 第50-55页 |
4.3.1 磨粒运动轨迹 | 第50-52页 |
4.3.2 磨削表面形貌数学模型的构建 | 第52-53页 |
4.3.3 磨削表面形貌仿真结果 | 第53-55页 |
4.4 验证与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4.1 实测磨削工件与仿真工件表面分析对比 | 第55-56页 |
4.4.2 磨削次数对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5章 表面仿真形貌在机器视觉粗糙度测量中的应用 | 第60-77页 |
5.1 引言 | 第60页 |
5.2 基于彩色图片的磨削表面粗糙度测量研究 | 第60-64页 |
5.3 基于仿真表面的视觉测量仿真实验 | 第64-68页 |
5.3.1 仿真实验模型设计 | 第64-67页 |
5.3.2 仿真结果 | 第67-68页 |
5.4 基于实际磨削表面的视觉测量实验 | 第68-71页 |
5.4.1 实际实验模型设计 | 第68-69页 |
5.4.2 实验结果 | 第69-71页 |
5.5 验证与分析 | 第71-75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目录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