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| 第12-14页 |
1.2.1 W型火焰锅炉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1.2.2 W型火焰锅炉试验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3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W型火焰锅炉炉内燃烧数学模型建立 | 第15-20页 |
2.1 守恒方程 | 第15页 |
2.2 气相湍流模型 | 第15-16页 |
2.3 气固两相流模型 | 第16-17页 |
2.4 煤粉热解燃烧模型 | 第17-18页 |
2.4.1 挥发分的析出模型 | 第17-18页 |
2.4.2 挥发分的燃烧模型 | 第18页 |
2.4.3 焦炭燃烧模型 | 第18页 |
2.5 辐射模型 | 第18-19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3章 数值模拟对象简介 | 第20-28页 |
3.1 数值模拟对象 | 第20-23页 |
3.2 双旋风煤粉燃烧器模拟 | 第23-25页 |
3.2.1 双旋风煤粉燃烧器简介 | 第23-24页 |
3.2.2 双旋风煤粉燃烧器数值模拟结果 | 第24-25页 |
3.3 网格划分及边界设置 | 第25-26页 |
3.4 数值模拟工况 | 第26-2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4章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28-65页 |
4.1 模型验证 | 第28页 |
4.2 基础工况分析 | 第28-40页 |
4.2.1 基础工况流场特性分析 | 第28-30页 |
4.2.2 基础工况温度场特性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2.3 基础工况O_2、CO、NO浓度场分析 | 第31-34页 |
4.2.4 基础工况颗粒轨迹特性分析 | 第34页 |
4.2.5 基础工况结渣特性分析 | 第34-38页 |
4.2.6 基础工况壁面热流密度分布 | 第38-40页 |
4.3 改变煤种对锅炉燃烧的影响 | 第40-49页 |
4.3.1 不同煤种下的流场特性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3.2 不同煤种下的温度场特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3.3 不同煤种下的O_2、CO、NO浓度场特性分析 | 第42-45页 |
4.3.4 不同煤种下结渣特性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3.5 不同煤种下壁面热流密度分布特性分析 | 第46-49页 |
4.4 不同负荷下锅炉燃烧特性分析 | 第49-63页 |
4.4.1 不同负荷下的流场和温度场分析 | 第49-53页 |
4.4.2 不同负荷下的O_2、CO、NO浓度场特性分析 | 第53-56页 |
4.4.3 不同负荷下颗粒轨迹运动特性分析 | 第56页 |
4.4.4 不同负荷下结渣特性分析 | 第56-59页 |
4.4.5 不同负荷下壁面热流密度的分布特性分析 | 第59-6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5章 拱下二次风倾角的数值模拟研究 | 第65-72页 |
5.1 拱下二次风倾角对火焰中心高度的影响 | 第65-68页 |
5.2 拱下二次风倾角对结渣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5.3 拱下二次风倾角对壁面热流密度的影响 | 第69-7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6.1 本文主要结论 | 第72-73页 |
6.2 工作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